瑞典更新民防手冊 強調全民防衛重要性

推薦閱讀
大多數瑞典人對民防手冊不陌生,有些人認為這本手冊太過於強調戰爭的發生,可能會引起部分民眾擔憂;也有瑞典媒體比較芬蘭同時期的民防手冊,認為芬蘭的手冊更加生活化。
內容基本延續2018年版,描述面對不同危機時刻,例如戰爭、心理戰、資訊戰、嚴重傳染病、武力攻擊甚至核武或化學武器攻擊時的處理方式,以及家戶民防預備物資清單和各種警報聲代表意義以及重要聯絡電話等。
例如聽到30秒的警報中間間隔15秒,連續警示5分鐘時,表示進入備戰狀況,有兵役或民防義務者應該就緊急應變位置。防空警報則是1分鐘內發出連續的短信號,這時候就要盡快到最近的防空洞或就近尋找庇護;聽到30秒連續長信號表示危機解除。一般民眾注意國家廣播電台地方台P4,隨時掌控重要訊息。
新版的民防手冊首頁清楚的指出:「面對威脅,我們應該團結一致,為我們的國家負起責任,若瑞典遭受攻擊,我們應該幫忙捍衛瑞典的獨立與我們的民主體制。防衛力是我們每一天,跟我們的親人、同事、朋友和鄰居不斷建立起來的。」
這樣的全民防衛精神跟瑞典對勞動力的看法不謀而合,瑞典人口不多,除了特殊狀況的人、老人與兒童之外,所有可以投入社會運作的人,都被視為重要資源。
3月29日在韋克舍(Växjö)舉辦的「國防論壇」中,瑞典前軍情局(MUST)局長卡森(Gunnar Karlson)表示,目前國際情勢充滿許多不確定性,瑞典所有居民也應該加強警覺。他認為,瑞典社會長久以來的「協會」傳統,對瑞典的民防來說有很大的加分。
大多數瑞典人都有加入工會,居住方面有社區委員會,還有各種各樣因為興趣和運動所產生的協會和組織,很多人對團體合作與互助並不陌生,在生活中也有因「協會」產生的支持網絡。
手冊中建議,當危機或戰爭發生時,一般人除了要把資源優先讓給特殊需求的人之外,還要有能力生存至少1個禮拜。
卡森表示,個人可以做到的就是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每個人都要記得,一般人應該要多方面的去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習如何在危機中生存,有餘力的話還可以進一步去充實自己,提供他人協助。
卡森說,不要小看自己在危機扮演的角色,每個人跟每個公司行號都很重要,有責任讓社會在戰爭中盡可能的正常運作。
他認為,一個國家社會的防衛決心就是面對危機或戰爭中非常重要的抵抗韌性。烏克蘭的人民就是展現了防衛決心才能撐到現在,也才能得到世界各國的支持。(編輯:吳協昌)11404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