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1年9月
「我有買太多嗎?還是我看錯?」加州舊金山的主婦們捏著信用卡,盯著早餐麥片、雞蛋、水果到家電用品的售價往上飆;售價不變的尿布、衛生紙品牌則以縮水的數量「變相漲價」。
全球中央2021年9月

原物料價格暴漲 中國壓制通膨嚴陣以待

2021/9/1 10:3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創下12年半高點,而消費者物價指數則相對平穩,兩者的升幅差距是1990年代以來首見,顯示原物料的成本上漲壓力仍由業者吸收,這可能造成倒閉潮及失業潮。

文/翟思嘉 (中央社記者)

疫後復甦的腳步不一致,令全球供應鏈被徹底打亂。近期國際大宗商品供需失衡,漲幅超過10年高點,引發通膨隱憂。當前,中國壓抑商品價格上漲使企業承受莫大成本壓力,中國政府正亟思將資源挹注於中小企業,致力促進內需、拚生產。

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0%,漲幅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大幅下降43.5%,帶動食品價格下降。生產者物價指數(PPI)5月創下高點,中國祭出多樣措施希望平抑原物料價格,但7月受原油、煤炭及相關產品價格上漲影響,再度揚升,年增9.0%,追平5月才創下的逾12年半高點。

釋出國家金屬儲備 中國大動作打擊漲勢

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維持在合理範圍,自非洲豬瘟以來被豬肉推升的物價已經回到正常水準,但生產者物價指數則來到高點。原物料市場的能源、工業材料和食品等商品價格持續上漲,讓銅、鋁等商品價格一度創出近八年新高。這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勢必為非產地的各經濟體產生輸入性通膨的壓力。

彭博社專欄表示,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猛升並不意外,因為去年中國經濟率先復甦,對工業用金屬需求激增,導致原料價格飆漲;國際原物料價格高漲,又進一步促使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居高不下。

這樣的情況可能會使企業提高售價,從而拉升消費者物價指數急升,亦即典型的「成本推動式」通膨,或者企業吸收新增成本,導致獲利萎縮。兩種都不是中國當局樂見。

已有不少評論提到穩定社會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紐約時報》說,物價上漲是1989年的北京天安門廣場示威活動誘因之一。為了不讓人們在超市和家庭餐桌上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影響,中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在使用非正規的方式控制和補貼價格。

5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三度宣示要打擊原料漲價趨勢。當時,鐵礦石價格累積漲四成,其他如銅、鋁、焦煤等也都有約三成的漲幅,產業中下游成本大增,市場擔憂這股壓力可能加速通膨。

李克強5月12日、19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求要做好市場調節,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並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24日李克強則前往浙江寧波考察鐵礦石中轉基地、原油轉運基地,了解原物料價格等問題。

李克強26日再度於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原物料價格上漲問題,並要求打擊原物料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行為。他在那場會議上表示,截至4月,中國國內已有超過4,400萬中小企業、9,500萬個體戶面臨經營困難;近年隨著原物料價格齊漲,特別是能源類、礦類、金屬類的漲價,提高中下游工廠生產成本,蠶食他們的利潤。李克強的動作頻頻,可見中國高層的焦急心情。

同時,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等五個部門聯合約談鐵礦砂、鋼、銅、鋁等重點企業,警告將緊盯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要求業者不可串聯哄抬價格,並多次赴相關交易中心、地方及重點企業進行聯合調研和專項調查。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三大交易所也陸續調漲部分期貨交易手續費。

李克強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後,中國原物料價格開始有了顯著的下降,漲勢最強的鐵礦砂、鋼材、煤炭等連跌多日。中國政府之後陸續投放儲備原物料,希望進一步壓低漲勢。

中國發改委7月19日表示,7月5日,發改委會同國家糧食和儲備局透過網路公開競價方式投放了第一批國家儲備共計10萬噸,包括銅2萬噸、鋁5萬噸、鋅3萬噸。200多家有色金屬加工製造企業參與競價,成交價格比當日市場價格低約3%至9%不等。大宗商品價格總體已出現下降態勢,鋼材、銅、鋁等價格比5月分的年內高點下跌3%至14%,帶動PPI漲勢稍減。

苦吞原物料上漲成本 下游企業掙扎求生

相較中國努力應對的PPI漲勢,中國CPI相對平穩,兩者之間的升幅差距是1990年代以來首見,並不尋常,顯示當前原物料的成本上漲壓力還是由業者吸收,這將衝擊企業營利,可能造成倒閉潮及失業潮。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孟俊也指出,CPI反映出的是當前中國民眾消費保守,這關係到就業與中小企業經營情況,而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則與原物料價格高漲等息息相關。

因此,對當前的中國大陸來說,消費最終市場並非重點,「促進內需、提升生產力才是重點」,無論從中國經濟、社會、政治的穩定方面來看,中小企業的生存都顯得相當重要。

李克強7月12日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時就表示:「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抬升企業成本,中小微企業困難較大。」他說,要綜合施策緩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壓力,「繼續發揮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促進社會化就業主力軍作用,拓展大學畢業生等就業渠道,為農民工提供更多打工機會,發展靈活就業,努力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李克強提到,要有「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繼續聚焦支持實體經濟和促進就業」,要更加注重支持中小微企業、勞動密集型行業,幫助緩解融資難題。

降準釋資救小微企業 汛期災情妨礙經濟復甦

7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這次是中國時隔一年三個月後再次降準。

人行當時表示,今年以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一些小微企業面臨成本上升等經營困難,「中國堅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準發力,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呼應中國高層的說法。

應對原物料漲價引發的輸入性通膨難題,外界原預估中國傾向讓人民幣升值,使進口原料價格下降,並壓低通膨,同時也能吸引外國產品及資金流入。

但中國在CPI仍維持合理區間,且國內原物料價格遭強力壓低的情況下,劉孟俊表示,中國寧願犧牲進口優勢,也要先保出口優勢,避免再加重中國企業的成本壓力,以求穩定國內經濟;另一方面,加強國內生產力,促進民間消費,以求經濟盡速回歸疫情前的軌道。

然而,進入中國汛期,各地開始出現暴雨與水患,除了可能因天災引起的糧食短缺,河南鄭州的洪水讓內蒙古與山西等礦區的煤炭運輸受阻,可能讓發電廠缺乏燃料而缺電,接續而來在各地的暴雨,也使沿海重要經濟省分出現災情,或多或少降低了生產力,還沒有自疫情完全復甦的全球供應鏈,更可能因此更受損害,影響到的經濟活動可能達數兆美元。

路透社報導說,扭曲的供應鏈也波及美國與中國,兩者加起來占全球經濟生產的40%以上,而兩大經濟引擎遭受波及也會導致全球經濟走勢疲緩,各種商品與原物料價格上漲。

而這將使通膨因應更形巨大。馬基特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短期產能問題仍是一項令人憂心的問題,並限制許多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產出,而供不應求又再進一步將價格推高。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肯亞長跑小鎮 感受東非大裂谷風采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