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古寧頭石蚵歉收 金寧鄉仍辦活動推廣蚵田文化
2025/4/11 13:29(4/11 13:51 更新)

(中央社記者吳玟嶸金門11日電)金門石蚵產業日漸沒落,有民眾表示,金寧鄉舉辦千人剝蚵,石蚵並非都是金寧鄉養殖。鄉公所表示,因今年石蚵大幅歉收,才向別地買石蚵因應,仍盼透過舉辦石蚵文化季,讓更多人認識蚵田文化。
將石塊、石條安置在潮間帶,使牡蠣附著其上的傳統石條式養殖,在金門已有數百年歷史,其中金寧鄉古寧頭蚵田是主要產區之一。近年金寧鄉公所每年4月舉行石蚵文化季,系列活動「千人剝蚵」今年也將舉行,但近日有民眾在臉書(Facebook)發文表示,古寧頭蚵田淤泥漸增、石蚵幼苗減少,質疑既然沒有石蚵,那也沒有必要舉辦石蚵文化季。
記者實際與蚵民到古寧頭蚵田,發現大片淤泥掩蓋石蚵條底部,有蚵民對中央社記者表示,今年石蚵產量大幅減少,且某些區域淤泥已經沉積太厚,很難再靠近採收;此外,近年養殖人口老化、減少,「年輕人不願意做了」,今年千人剝蚵活動使用石蚵並非都是金寧鄉養殖。
金寧鄉公所透過文字表示,今年石蚵大幅歉收,為維持活動品質,確實有向后沙、瓊林等地購買石蚵因應,但仍希望透過文化季的舉辦,讓更多人認識蚵田文化。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長李佳發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金門石蚵產業沒落有許多原因,如因各種因素導致的淤泥掩埋石蚵田,以及人口老化、減少,所以石蚵田沒有適當管理、採收等。
李佳發也說,去年水試所委託嘉義大學監測金門牡蠣養殖區的水質,發現金門近年水溫上升,海洋生態改變進一步影響石蚵產量;李佳發表示,石蚵產量很難回到過去,所以近年水試所開始推廣休閒漁業、環境教育,包括建立石蚵產業文化館,與地方社區、業者合作舉辦體驗活動等,盼能透過更多元方式延續石蚵文化。(編輯:陳政偉)11404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