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新村芳書院黑金福德之路 走讀寄命土地公等廟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11日電)新北新村芳書院發起的「福德之路上的悅行者」活動今天帶領走讀基隆河沿岸串聯黑金煤礦的三貂嶺土地公廟。猴硐復興礦遺址的寄命土地公「福正宮」,更是礦工守護神的獨特信仰。
新北市新村芳書院今天表示,瑞芳區深受土地眷顧,曾是第一棵茶樹苗栽種的地方,「台灣通史」記載1796至1820年間,福建茶商柯朝從福建引進茶樹種子植於瑞芳𫙮魚坑。
新村芳書院說,瑞芳後來成為富產黃金與煤礦的礦山,大地是萬物生養的母體,因此,規劃了茶金、黑金、黃金3條「福德之路臍帶路徑」,透過走讀鄉土歷史,感謝土地給予的豐盛與庇佑,感恩土地的滋養與照顧。
長期研究台灣土地公信仰的民安國小校長王健旺表示,每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土地公,從原始管土地農作的自然神,到人格化的社區守護神,角色千變萬化。
新村芳書院表示,瑞芳茶金福德之路是從四腳亭至瑞芳基隆河段;黃金福德之路是從瑞芳經九份、金瓜石、水湳洞。今天走讀的黑金福德之路串聯三貂嶺福德祠、魚寮路福德正神、寄命土地公、瑞三保安新村承德宮等10間土地公廟。
文史工作者施岑宜中午告訴中央社記者,「福正宮」位於猴硐復興礦遺址旁,廟門對聯寫著「福德千家祀,正神萬世尊」,是社區猴硐礦工導覽時,會特別說「寄命土地公」故事的廟宇。
施岑宜說,挖煤礦是高危險工作,以往礦工每天入坑前,會到礦坑口的土地公廟祭拜祈福,並放置寫有自己名字的工作牌,象徵將性命託付給土地公,下班後,再答謝土地公保佑,並將性命領回,這是礦村獨特的「寄命」信仰力量。
她說,「福德之路臍帶路徑」是透過走讀,逐步回到與大地母親的連結,每條路徑都代表著臍帶(期待),今天出發前還寫下祈福疏文,希望大家回歸自己的內心,成為真正的悅行者。(編輯:李錫璋)11404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