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贈台灣2萬劑疫苗 展現支持自由民主傳統
(中央社台北22日電)立陶宛政府今天宣布9月底前將捐贈2萬劑疫苗給台灣。對立陶宛或前蘇聯國家有一定認識的人或許會認同,對台灣的支持符合立陶宛追求自由民主的傳統,且一如去年在台灣造成旋風的捷克,立陶宛也有數十年反抗集權體制的歷史。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推特發文指出,立陶宛政府今早批准捐贈台灣2萬劑疫苗;他很驕傲能與台灣民眾團結抗疫,「愛好自由的人們應相互關照」。
根據路透社報導,立陶宛捐贈的是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 AZ)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
立陶宛近來「挺台」力道穩定增強,特別是去年10月大選後上台的新政府承諾推動「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外交政策」,積極發展對台關係,今年3月更宣布規劃在台灣設立經貿辦事處,讓台灣與立陶宛雙邊長年低調推動的關係發展逐步浮上檯面。
事實上,對台灣的支持符合立陶宛追求自由民主的傳統;此外,立陶宛一向不吝於以具體行動表達對「理念相近」群體的支持,近期的例子包括為力抗白俄羅斯獨裁政權的季哈諾夫斯卡婭(Svetlana Tikhanovskaya)等許多反對派人士提供庇護,並在國際舞台上為他們奔走。
在軍事與政治多重脅迫下,立陶宛1940年代遭蘇聯併吞,「反蘇分子」遭鎮壓、清洗。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自蘇聯獨立,自由民主新立陶宛的「國父」、首任元首是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也就是現任立陶宛外長的祖父。
熟悉蘇聯事務、旅台超過20年的消息人士表示,立陶宛為重建國家獨立、對抗集權統治及推翻「外來政權」奮鬥了50年,自然容易對台灣的處境感同身受並表達支持。
立陶宛對中國的立場近期則轉趨強硬,包括2月僅派部長級官員出席中國與中東歐17國領導人峰會,後來更直接退出2012年成立的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7+1合作機制、指出此機制在歐洲製造分化,並敦促其他歐盟成員國也退出。
立陶宛政府3月初宣布將在台灣設立經貿代表處,隨後外交部副部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經濟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市長希馬修斯(Remigijus Šima šius)等50多名友台人士即刻成立「立陶宛-台灣論壇」。
阿爾莫奈特昨天表示,政府已批准相關法律修正案,讓立陶宛得以在未派駐正式外交使團的地區設立經貿代表處;國會將接續審議修正案,立陶宛「朝在台灣設立經貿代表處又更進一步了」。
阿爾莫奈特指出,相關重要法律修訂將讓立陶宛得以與東亞國家地區發展更活躍的經濟關係,「我們的目標是在新法施行後,讓經貿代表在今年秋天開始工作」。
她認為,雙邊最具潛力的合作領域包括新創、資訊科技、人工智慧、網路安全、綠能、生物科技、雷射等,「這意味我們的出口商將有更多機會,對立陶宛的投資也可望增加」。(編輯:陳韻聿/林憬屏)1100622
- 2025/01/12 10:52
- 2021/06/23 19:51
- 2021/06/23 17:08
- 立陶宛贈台灣2萬劑疫苗 展現支持自由民主傳統2021/06/22 22:32
- 2021/06/22 20:31
- 2021/06/22 16:3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