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法國軍艦高調通過南海 學者分析:釋放無懼訊號

2021/2/14 03:54(2022/11/30 09:5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13日專電)法國國防部長8日宣布,兩艘海軍船艦近期在南海巡弋,法國24台網站12日刊登的專訪,學者分析此舉背後的涵義。他們認為,這是法國無懼中國,且將捍衛自身利益的訊號。

法國國防部長帕利(Florence Parly)8日在推特上宣布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翡翠號」(SNA Emeraude)和「塞納號」支援艦(BSAM Seine)近期穿過瀰漫緊張氣氛的南海海域。

帕利寫道:「這支特殊巡邏隊剛才穿行南海。這顯著證明了法國海軍長期遠地部署的能力,與澳洲、美國和日本戰略夥伴並肩。」然而由於中國主張擁有這片爭議水域的主權,法國很可能因此激怒北京。

法國戰略和國際關係研究所(IRIS)亞洲安全專家布里塞(Jean-Vincent Brisset)向法國24台(France 24)表示,法國2020年9月開始的海上任務包含「在印太地區巡弋」,目的就是要展示「法國一直以軍事形式在該區存在」,這也是外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2017年身為國防部長時的承諾。

法國2019年甚至正式宣布「印太地區」防禦原則,展現法國對此區域的重視。布里塞指出,在美中南海緊張關係和澳中對峙的地緣政治脈絡下,法國企圖提醒世界,法國將捍衛自身在亞洲海域的利益。

法國策略研究基金會(FRS)研究員博達安(Antoine Bondaz)向法媒表示,「就法律層面而言,法國海軍在全球各地航行並進行任務是合法的」。

北京自然不喜歡外國海軍在這片海域航行,但法國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做。法國2019年就曾派遣巡防艦通過台灣海峽,北京隨後對此提出抗議。

儘管如此,法國還是決定重返該海域,而且還是派遣核子動力攻擊潛艦。「民意報」(l'Opinion)軍事記者梅榭(Jean-Dominique Merchet)強調,「這釋放的訊號比巡防艦強多了」。

布里塞認為,在外交關係的全球脈絡下,這是法國表明它不害怕與中國間權力關係的一種方式。

博達安則表示,「這是在向澳洲、印度、日本夥伴展現我們並非只會講好聽話。法國必須展示已準備好行動以捍衛我們的原則,唯有如此,我們在這區域才會有公信力」。

報導指出,巴黎這招似乎奏效,因為中國並未對翡翠號正式做出反應。博達安覺得,北京在評估情況後,認為並無必要。

原因除了在於這類潛艦單艘並沒有第一線威脅,更是因為中方的正式反應「可能會招致反效果」。

一方面,中國民意會有政府無法完全掌控該海域的印象;另一方面,對一艘未特別具有軍事威脅的潛艦做出過激反應,會讓其他國家更加覺得中國已把南海視為內海。在美中激化角力下,中國不需要再引起歐洲陣線的反抗。

然而重點在於北京會沈默多久。帕利向法國24台表示,法國預計每年都會在本區巡弋。帕利補充,幾週後,法國計畫派遣「海陸兩棲艦隊」航行至日本。

無獨有偶,「摩爾研究所」(Institut Thomas More)研究員阿梅洛(Laurent Amelot)今天也以「支持台灣--歐洲政策面對中國侵略的策略原則」為題,在國際關係網路媒體「外界大道」(Boulevard Extérieur)刊登專文。

他指出,台灣近年反中情緒高漲,加上優異的抗疫表現與南向外交成效,讓台灣在國際能見度和操作空間上都與日俱增,這是北京不能接受的。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而在北京增強軍事威脅與恫嚇的前提下,「歐洲應該提升其反應高度,並採取建構在其價值觀與利益之上的自主印太策略,支持自由與開放印太策略(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ies)」。

阿梅洛在文章最後寫道:「台灣應該在這歐洲新策略中占有選擇性地位。有鑒於在該區的利益,法國聯合德國和英國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共同建構這個成形中的區域自由新秩序。」(編輯:劉學源)11002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