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掌權5年 內外挑戰一波接一波
中共19大專題(中央社記者尹俊傑台北6日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掌權5年來,中國大陸面臨經濟成長趨緩、金融風險居高不下困境;對外提倡「命運共同體」理念,卻頻為領土主權與鄰國齟齬。實現「中國夢」這條路,關關難過。
中國大陸經濟近10年來揮別「粗放式」擴張,兩位數成長已成過去式。從「十二五」(第12個5年經濟規劃,2011至2015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年增7.8%,到了「十三五」(2016至2020年),經濟成長目標已下修至6.5%。
隨著經濟成長減速,「保就業」與協助農民擺脫貧困變成北京當局施政要務,因為這攸關社會穩定,也與中國大陸能否如期兌現在2020年GDP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翻倍)的支票息息相關。
除了得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以習近平為首的領導班子還得在執政頭5年拆解上屆政府留下的不少經濟「未爆彈」。
中國大陸政府在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後祭出「4萬億」(人民幣4兆元)經濟刺激計畫,加上歐美實行量化寬鬆(QE)政策救市,帶來熱錢亂竄的後遺症,無形間助長中國大陸炒房、炒股歪風。
直接影響就是過去5年,中國大陸房市嚴重分化,一、二線城市房價瘋漲;三、四線城市住宅乏人問津,庫存壓力沉重。2015年夏季,中國大陸股市泡沫破裂引發的股災,其影響更是遍及全球。
為避免重蹈覆轍,習近平2016年底宣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各地接二連三頒布打房措施,暫時抑制炒房風潮。他還一再強調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涉及2015年股災的官員一一被查處,大型企業借錢海外併購也遭嚴密審查。
習近平2015年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著眼於優化產業結構,化解鋼鐵等產業產能過剩,並搭配他在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輸出自主技術和過剩產能。
其中,「一帶一路」彰顯北京當局在習近平領導下更積極參與並主導國際事務,也更勇於提出所謂的「中國方案」,不願讓美國等既有國際強權把持話語權。
習近平雖屢次在國際場合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高舉捍衛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旗幟,但在他的掌權下,這5年來凡是涉及中國大陸「核心利益」的領域,北京可是一寸也不讓,與鄰國針鋒相對已成家常便飯。
從日本2012年將釣魚台國有化導致東海不平靜,到菲律賓前朝政府2013年提出南海仲裁案挑戰北京主權聲索,中國大陸不是以經濟手段施壓,就是派共軍艦機或公務船定期到相關海域巡航,寧可搞僵雙邊關係也在所不惜。
這種強勢作風一直延續到近期。北京懷疑美韓在南韓部署終端高空防衛系統(THAAD,又稱薩德反導系統)是為刺探軍情,印度在北京宣稱已劃定的中印邊界地區駐軍並與中方邊防部隊對峙,都引起北京強力反制。
北京在這些爭議上態度強硬,背後可見習近平鼓動民族主義思潮的副作用在作祟。硬起來對外的民間輿論,有時更反過來成為北京對他國難以放軟姿態的考量。
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國力日益強盛,北京是否對美國在冷戰後獨霸世界的領導地位發動挑戰,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習近平掌權以來,將中美關係視為對外政策重中之重,力圖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儘管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執政時期,華府對此鮮少附和,但中美關係大致平穩,遭遇爭議時也維持「鬥而不破」局面。
不過,行事作風迥異的川普入主白宮後,中美關係變得撲朔迷離。川普不時在涉台、北韓、南海等領域挑戰北京,使得中美關係前景充滿變數,兩強較量能否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更時常被外界提起。
這5年來,習近平對內既要維持經濟社會穩定,又要在國力日盛之際努力拓展國際影響力。在內外挑戰不斷的環境下,習近平離他擘畫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近多少,將是外界衡量他下個5年成就的一把重要量尺。1061006
延伸閱讀》習近平5年對台政策 九二共識為主軸
延伸閱讀》習近平上任5年 港政治矛盾更尖銳
- 2017/10/30 17:21
- 2017/10/07 12:28
- 2017/10/06 09:16
- 習近平掌權5年 內外挑戰一波接一波2017/10/06 09:11
- 2017/10/06 09:07
- 2017/10/05 11: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