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川普上任台面臨軍費壓力 應提大型儎台新軍購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游凱翔台北21日電)美國總統川普美東時間20日就職,由於川普競選時曾提及台灣應繳「保護費」等言論,針對未來台美軍事交流,學者蘇紫雲分析,台灣應務實檢視可提升的國防預算,向美方提出例如軍艦等大型儎台新軍購,而美軍協訓國軍預期將會擴大。
川普(Donald Trump)去年9月接受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狄森(Marc Thiessen)訪問時提及,中國終究會攻打台灣,但不會在他任內發生,台灣的國防支出不夠,應該提高到GDP(國內生產毛額)的10%;川普去年10月接受podcast節目「喬羅根體驗」(The Joe Rogan Experience)訪問時再次提及,台灣若要美國保護,就應該支付保護費。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川普商人背景,強調買賣雙方需公平,在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年逾500億美元的情況下,且川普第一任期的美國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曾呼籲,台灣應提高國防支出至GDP的5%。
蘇紫雲表示,台灣可以務實檢視可提升的國防預算以對美軍購。美國共和黨執政時,傳統上來說都會傾向軍售台灣大型儎台,台灣在海軍水面艦亟待更新的情況下,可向美提出購買已退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派里級巡防艦等水面艦作為「救急」,取代海軍老舊的濟陽級巡防艦,爭取軍購新型反潛直升機、E-2D預警機、F-35戰機等,而台灣也可爭取美國出售先進的戰機航電系統,使用於國造新式戰機。
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表示,川普上任後,應會一如上個任期加大對台軍售力度,特別是針對台灣的非對稱作戰能力,如防空、反艦及資通訊設備,且會以對台軍售作為外交手段,凸顯對台灣的支持,而不會顧忌中國的抗議與反應。
川普在第一任總統任期尾聲,於2020年10月接連軍售台灣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F-16新式偵照莢艙等裝備。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指出,這3項軍購是美國對台軍售政策上的本質性改變,因為售台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包含射程達300公里的戰術區域飛彈(ATACMS),以及射程達270公里的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SLAM-ER),都是能攻擊中國本土的武器,突破「台灣關係法」明定出售防禦性武器給台灣的限制。
陳世民分析,川普再次執政很可能跳脫台灣關係法對台灣出售防禦性武器的範疇,改為出售嚇阻中國對台侵略武器範疇,出售台灣能夠攻擊中國本土的武器,進一步嚇阻戰爭爆發。
至於台灣的財力能否承受美方的軍售,陳世民表示,當然需要分年編列預算支應相關軍售,但台灣政府需要向人民清楚說明台灣所承受的安全威脅,需要購買更高科技的國防武器。
對於台美軍事交流前景,蘇紫雲分析,川普再度執政已經確定中國就是美國的主要對手,在歐洲的安全事務交給北約負責的情況下,會更加集中對付中國,美軍擴大協訓國軍可以預期,並且在情報交換、分享共同作戰圖像等都有機會放寬。
陳世民認為,目前小規模國軍部隊前往美國訓練的模式仍會延續,但如參與環太平洋軍演(RIMPAC)等大型跨國性軍演恐怕還是難以實現,因為大型跨國軍演若邀請台灣參加,等同美國承認台灣具有主權國家地位,除非川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撕破臉」,否則台灣參與環太軍演還是不會發生。(編輯:謝佳珍、林克倫)1140121
- 2025/01/21 15:18
- 2025/01/21 10:05
- 2025/01/21 10:02
- 學者:川普上任台面臨軍費壓力 應提大型儎台新軍購2025/01/21 10:01
- 2025/01/21 10:01
- 2025/01/21 10: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