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歐盟商會主席:歐中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升級

2024/3/20 16:2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0日電)歐盟商會主席近日警告,中國有「全面產能過剩」的趨勢,而中國在戰略產業中以更低成本製造產品的能力日益增強,歐中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升級。

歐盟商會聯合China Macro Group (CMG)今天發表題為「風險意識:經濟安全的政治意義」的報告指出,由於COVID-19疫情大流行、全球經濟放緩、俄烏戰爭及美中地緣政治競爭等因素,歐洲在中國企業「過度偏向風險管理和建立韌性」。

這一現象的背景是企業擔憂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因此更加集中精力於應對風險。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表示,確保經濟安全屬於正當政治策略,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應盡量降低對商業的影響。

歐盟商會說明,約有3/4商會成員在過去一年中檢視了自身供應鏈,其中21%將更多生產轉移到中國,12%將更多生產轉移到外國。

報告援引一名不具名製造業高管說,公司於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在10年間從35%跌落至零,「中國讓我們陷入了地緣政治陷阱。我們仍然依賴從中國採購,但我們無法向市場銷售」、「我們正在其他地方投資以實現多元化,但實際上這需要很長時間,也許超過十年」。

彥辭說,「確保與歐洲建立可行的商業關係符合中國的理性自身利益。但坦率地說,這種關係目前面臨風險,我認為歐洲有可能被迫採取更多保護性措施」。

歐盟近來注意到自身在關鍵礦產在內的某些產品上依賴中國,並開始更加嚴格審查外國投資以及中國等競爭對手的戰略技術。但歐盟強調,降低風險並不等於脫鉤。

歐盟執委會去年9月對中國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北京對此表達反對並且批評「保護主義」。

彥辭說,該調查和其他風險管理措施引起商會約1700個企業成員對中國商業環境政治化的高度關注,憂心未來可能出現更多「以牙還牙」的貿易措施。

彥辭呼籲歐盟與中國進行更多「誠實的對話」,並說「中國實際上在廣泛領域應用相同的(保護主義)邏輯,而歐洲才剛剛開始,而且是在相當有限的範圍內這麼做」。

彥辭稍早前對媒體談及歐中經貿關係時形容,「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場慢動作火車事故的展開」。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他表示,中國歐盟商會觀察到無論是在化學品、金屬或是電動車方面,能看見「全面產能過剩」的趨勢。

他說,中國傾力推動高階製造業以追求技術面自給自足並擺脫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但北京對於製造業的重視使中國產能遠遠超過中國自身和其他國家的需求,這可能引發價格戰,「我們還沒有看到所有的產能上線...這將在未來幾年衝擊市場」。(編輯:周慧盈/吳柏緯)11303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