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戈巴契夫3日下葬 前蘇聯加盟國難忘殘酷鎮壓

2022/9/1 12:3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莫斯科31日綜合外電報導)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昨晚病逝,享耆壽91歲。俄羅斯媒體引述戈巴契夫女兒伊莉娜(Irina)和他的基金會說法報導,葬禮將於3日在莫斯科舉行。

俄羅斯國際傳真社(Interfax)引述伊莉娜說法報導,葬禮將於9月3日在圓柱大廳(Hall of Columns)舉行。圓柱大廳以往常用來為高官舉行葬禮,包括1953年逝世的前蘇聯領袖史達林(Joseph Stalin)。

戈巴契夫基金會(Gorbachev Foundation)也告訴國際傳真社,儀式於莫斯科時間上午10時到下午2時(台灣時間3日下午3時到晚上7時)舉行,將開放所有人觀禮。

伊莉娜補充表示,戈巴契夫將於同一天長眠於著名的新聖女公墓(Novodevichy Cemetery)。

一名與戈巴契夫家族關係密切的知情人士稍早告訴塔斯社(TASS),戈巴契夫將安葬於妻子賴莎(Raisa)身旁。

俄國官員尚未宣布是否為戈巴契夫舉行國葬,或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是否會出席葬禮。

法新社提到,戈巴契夫1991年辭去最高領袖一職,引發蘇聯解體,促成烏克蘭等15個蘇聯加盟共和國各自獨立。

他在無意間替烏克蘭獨立開路,本來可能獲得讚譽,但他支持俄羅斯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Crimea),並對俄國入侵烏克蘭一事保持沉默,有損他的名聲。

戈巴契夫的母親和妻子都有烏克蘭血統,但他逝世隔天,烏克蘭政府都未置一詞,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民眾毫不掩飾他們對這名代表「占領」和「帝國主義」的蘇聯政權領袖的看法。

烏克蘭人對戈巴契夫的敵意顯而易見,這也是因為他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事上默不作聲。

俄烏戰事堪稱二次大戰以來歐洲最嚴重的衝突,戈巴契夫卻從未公開發表意見。更糟糕的是,他還曾說,他「贊成」俄國吞併克里米亞。

1986年,車諾比核電廠4號反應爐爆炸,引發世上最慘重的核子事故,輻射污染遍布歐陸,當時的蘇聯領袖正是戈巴契夫。莫斯科當局一開始試圖淡化核災規模,耽誤了當地民眾的疏散行動。

路透社提到,戈巴契夫在西方國家普遍被譽為幫助終結冷戰的傑出政治家,但波羅的海國家卻記得他是試圖阻止他們脫離蘇聯未果的高壓獨裁者。

蘇聯戰車1991年1月駛入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鎮壓獨立運動。針對涉事蘇聯官員和部隊提出指控的立陶宛檢察官說,當時有14名平民喪命,還有人魂斷輪下,另有約700人受傷。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今天推文表示:「立陶宛人不會美化戈巴契夫。我們永遠不會忘卻他的軍隊殺害平民,好延長他的政權占領我國這個簡單的事實。」

藍斯柏吉斯說:「他的軍人朝我們手無寸鐵的抗議民眾開槍,他的戰車輾過這些人。這就是我們記住他的方式。」

立陶宛心理學家波維拉提斯(Robertas Povilaitis)的父親當年在蘇聯鎮壓立陶宛獨立運動時喪命,波維拉提斯說,世人對戈巴契夫歌功頌德,讓他感到「很刺耳」。

立陶宛國防部長阿努紹斯卡斯(Arvydas Anusauskas)在臉書上寫道:「他是個罪犯,他下令殘酷鎮壓維爾紐斯、(喬治亞首都)特比利西(Tbilisi)、(哈薩克前首都)阿拉木圖(Almaty)、(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和其他城市的和平抗議,且毫無悔意。」(譯者:李佩珊/核稿:曾依璇)11109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戈巴契夫辭世 外交部透過外館向家屬表達哀悼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