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減碳計畫 專家指雄心不夠

2021/11/3 16:35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3日電)聯合國氣候峰會前夕,作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國,中國向聯合國正式提交兩項減碳計畫,並發表因應氣候變遷白皮書,強調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專家認為北京在減碳上雄心不夠、令人失望。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這是1995年以來世界領袖第26度齊聚一堂,共同應對地球暖化的問題。

作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卻未出席、也未透過視訊與會,僅藉由書面發言。中國官方則於COP26登場前夕的10月28日向聯合國正式提交「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成效和新目標新舉措」和「中國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

此前一天,綜合官方新華社等陸媒報導,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也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宣稱中國在因應氣候變遷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去年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額完成「十三五」(2016至2020年)約束性目標,基本扭轉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白皮書並說,中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5.9%;而今年7月16日,中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9月30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約1765萬噸,累計成交金額約人民幣8.01億元。

白皮書還強調即定目標,包括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公尺,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白皮書也提到,中國今年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展現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實際行動。

對於上述減碳計畫,據外電報導,專家批評「雄心不夠」,因為「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與習近平之前的宣示相同,環境智庫E3G執行長馬貝(Nick Mabey)更表示中國的減碳計畫「令人失望」。

馬貝說,「雖然發展潔淨技術的成本大幅降低,全球暖化帶來的極端氣候也對世界影響甚鉅,但中國並沒有針對這兩點提出明確的減排目標」。

至於中國碳交易市場啟動運作雖是減碳手段的里程碑,但外界批評實際運作後未符預期,碳交易價格在8月初開始暴跌。

美國網路媒體石英(Quartz)指出,中國大陸每公噸碳交易價格太低,無法對污染者或能源投資者行為產生重大影響。8月20日,中國大陸每公噸碳交易價格為7.55美元,遠低於歐盟的63.8美元,最大問題是政府發放的配額過多。

COP26的首要任務是讓各地政府在本世紀中葉實現淨零排放,並在2030年前減少至少50%碳排放,以制止全球平均升溫在世紀末超過攝氏1.5度。

中國於2006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2019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僅達到美國的近2.5倍,更超過所有已開發國家的總和。

綜合媒體報導,中國半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電力生產相關,逾半數能源來自燃煤發電,2020年全國煤炭在產量、進口量及消費量上仍高於2019年。與此同時,國有電力企業還獲准新建多座燃煤電廠,以滿足不斷成長的電力需求,僅在內蒙古自治區就批准新建9座燃煤電廠,總裝機容量高達1000萬千瓦。

據芬蘭非政府組織「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數據,這些電廠建成後,2500萬人口的內蒙煤炭消耗量將與8200萬人口的德國相當。在能源需求較高的省份,當局對經濟降溫、民眾失業及社會失穩的考量,顯然遠大於對氣候暖化的憂慮,尤其中國約500萬人受雇於煤炭業,大量人口失業將成為社會問題。

中國近來因煤炭缺口大、煤價大幅上漲,造成多個省份電力供應緊張並因此大規模限電,衝擊經濟活動。為確保發電,官方下令增加煤炭供給,中國國鐵10月運煤量達1.22億噸,年增25%。

在增產煤炭保發電的背景下,引來外界對於「中國重新大規模發展煤電」的猜想。對此,官媒經濟日報今天刊文強調,逐步降低煤炭使用是全球大勢所趨,中國也不例外。

文中提到,當前中國煤炭供應緊張,除了需求增加,更主要的原因是供給不足,這與中國近年著力降低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有關。2016年開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淘汰和關閉了大量煤礦,累計減少煤炭產能約10億噸。

文章指出,這次的情形提醒,「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和基礎,要在保障能源穩定安全供給的同時,均衡有序推進低碳轉型,操之過急可能錯失發展良機」。(編輯:周慧盈/楊昇儒)11011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學者示警:極端氣候導致死亡數增加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