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籲接納難民屆滿3年 歐洲各地出現巨變
(中央社柏林3日綜合外電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2015年9月4日做出震驚各界宣布,表示德國會繼續接納數以十萬計的尋求庇護者,其中許多是逃離敘利亞或伊拉克戰火的難民。
此舉為梅克爾贏得美名。不過如今3年過去,德東城市肯尼茨(Chemnitz)出現極右派示威者想盡辦法揪出外國人的場景,震撼全球。
自難民危機爆發以來,歐洲各地都出現巨變。
英國現在距離脫離歐洲聯盟(EU)僅剩數月,義大利和奧地利的極右派都加入執政陣營,右翼極端團體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則成為德國國會的最大反對黨。
前述歐洲政壇的種種丕變若有共同起源,那必定是難民危機。英國的脫歐支持者和歐洲各地的極右派勢力都抓住此議題,作為其運動訴求的公敵。
梅克爾對其他歐洲領袖高呼「我們能辦到」,但她後來卻同意加強設限,以抑制新湧入的難民人數;現在全歐盟也正設法阻止難民入境。
因此,難民湧入歐洲的速度大幅趨緩。
德國2016年共接獲74萬5545起庇護申請,不過今年上半年登記的申請案僅9萬3316起。
促使移民融入當地社會的努力也出現部分進展。
德國聯邦就業局(Federal Employment Agency)旗下智庫就業研究機構(IAB)今年5月公布的資料顯示,自2015年起,抵達德國的尋求庇護者中,每4人就有1人找到工作。
儘管如此,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歐洲中心(Carnegie Europe)訪問學者李納(Stefan Lehne)認為,對歐盟而言,「移民仍是最大挑戰」。
李納表示:「新抵達的人數減少,(反移民的)歇斯底里情緒卻高漲,因為民粹運動和越來越多的主流政治人物,都把他們的事業發展模式建立在反移民情緒上。」
部分分析家警告,歐洲的難民危機不但還未落幕,甚至可能造成歐盟瓦解。
任教於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英國歷史學者佛格森(Niall Ferguson),對歐洲當前局勢提出悲觀解讀。他寫道:「歐洲的難民危機非但不會促成融合,反而會導致分裂。」
佛格森預測:「我越來越相信,未來的史學家將認為,難民議題是歐盟的致命溶劑。」
「在他們的記述中,脫歐顯然將只是(難民)危機的初期症狀。」
李納指出,歐盟成員對難民大量湧入所採取的反應措施,和面對金融危機時截然不同;在後者爆發期間,歐盟各國為了挽救歐元,犧牲對銀行體系的掌控權。
李納表示,「對最近這波難民危機的因應方式,就剛好相反」,歐盟各國轉而訴諸國內措施。
他說:「這個重新由國家接管的邏輯,加上歐洲許多國家的仇外和身分認同政治意識高漲,已成為發展健全集體工具來因應移民挑戰的障礙。」
難民危機也凸顯西歐各國和前共產國家之間存在一條重大斷層線。以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為首的東歐,斷然拒絕接納難民。
保加利亞政治學者克瑞史蒂夫(Ivan Krastev)接受德國「世界報」(Die Welt)訪問時表示:「10年前,歐洲的最大問題是西歐因為擔心就業機會流失,不樂見歐盟東擴。」
「如今,東歐人覺得自己才是最大輸家。」(譯者:陳宜君/核稿:劉學源)10709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