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女兒」與「鬼才之道」入選 文策院多倫多座談
(中央社記者胡玉立多倫多12日專電)台灣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昨天在多倫多,為台灣2部入選多倫多國際影展(TIFF)的電影「女兒的女兒」及「鬼才之道」舉行影人座談會;2片導演及演員暢談拍片種種和參加TIFF的心情。
「女兒的女兒」是唯一入圍TIFF「站台」(Platform)競賽單元的華語片,也是該單元唯一亞洲電影;今天中午該片將在TIFF全球首映。導演黃熙、監製兼演員張艾嘉、劉奕兒昨天參與影人座談,今天另將出席首映會。
「鬼才之道」入選TIFF「午夜瘋狂」(Midnight Madness)單元,6日午夜於北美首映,迴響熱烈;導演徐漢強和演員王淨曾在映後接受現場觀眾提問,昨天他倆出席影人座談會,重溫首映當晚激動感受。
徐漢強表示,這是他首次參加TIFF,經驗超級棒;6日午夜場首映時,滿場觀眾非常熱情,片子還沒正式放映大家就已滿心投入;隨著劇情發展,人們或大笑或流淚;「看到觀眾對自己拍出的電影有這樣熱切的情感連結,絕對是身為電影導演『最夢想實現的一刻』」。
王淨說,這是她第1次來多倫多,也是第1次參加國際影展,能有此經驗非常開心,也非常感謝。她說,本來有點擔心海外觀眾無法抓住「鬼才之道」的一些笑點,但多倫多觀眾的熱情反應,證明了此片的普世性;它探討了這個世代的議題,其中包括「我值得嗎?」「為什麼大家會喜歡?」等,對於自我價值的質疑。她很高興徐導演拍了這部電影,並找她一起合作。
徐漢強表示,他自己前半生一直都在設法滿足他人,花了3年時間發展「鬼才之道」故事,拍攝此片可算是某種「自我療癒」過程。接下來他打算「休一個很長很長的假」,未來會不會再拍片?拍什麼片?且看且走,「看看會發生什麼事再說」。
「女兒的女兒」是導演黃熙的第2部電影長片,由侯孝賢和張艾嘉擔任監製,張艾嘉主演,可說是未映先轟動。當被問到片名為何不叫「孫女」,卻叫「女兒的女兒」?黃熙說,侯孝賢導演當年聽到這個片名,也有相同疑問;她的回答是:「只要看了片子就會知道。」
黃熙說,每個女性都是某個人的女兒,她們或許不會成為母親或妻子,卻一輩子都會是某人的女兒;女兒角色「一代一代」承接下來。她認為人們會從這部片子看到女孩成為女人,成為一個她想要成為的人;片名因此深具意義。
張艾嘉則表示,6年前她從侯孝賢那裡得知黃熙想拍「女兒的女兒」這部片,大家為此討論很多年,歷經疫情,最後開拍完成;她說:「我總是相信『萬物有時』。6年時間看來很長,但走得很順,每個人都知道該做什麼;儘管預算低,但我們有很好的劇本故事,有想把戲演好的好演員,整個過程很棒。」
張艾嘉在「女兒的女兒」中飾演已值耳順之年的女性金艾霞,因一場意外顛覆原本悠然的生活節奏,被迫憶起年輕時想逃離的一切糾結,同時必須面對與女兒的關係挑戰。劉奕兒飾演張艾嘉的女兒,儘管2人在片中對手戲只有3場,但張艾嘉說她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劉奕兒一和她對戲,就會激動掉淚;2人後來在戲外關係也變得很親密。
劉奕兒則回憶道,她在拍戲過程中曾突然冷得發抖,張艾嘉特別為她找了毛毯來,讓她一整天都很溫暖;「戲拍完了,我覺得我多了一個新媽媽,好像中了大獎一樣。」
至於可以用哪個字詞來形容「女兒的女兒」?張艾嘉和劉奕兒異口同聲說:「愛。」黃熙則表示,她沒有答案,希望大家都能在看片之後,給出屬於自己的答案。(編輯:陳承功)11309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