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阿美族保種傳統再發揚 花蓮收藏28種野菜

2019/6/29 18:05(6/29 18: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29日電)花蓮阿美族長者有「保種」的傳統,老人家會收集野菜或特殊作物的種子,持續不斷的栽種讓種子留存下來。花蓮林管處支持阿美族野菜保種復育工作,累計收藏28種野菜。

致力保種的洄瀾灣文化協會今天在台開家慈園區舉辦「保育復育~食農慢食:一種生活態度」成果分享會。

洄瀾灣文化協會理事長吳雪月說,民國106年8月開始進行阿美族傳統食材(含野菜)的多樣性耕作經營計畫至今,藉由洄瀾灣開心農場、壽豐三農場、鳳信里野菜園、光復太巴塱菜園4個場區附近老農的協助和指導,復育耕種近20多種的傳統食材,也保留這些種子和耕種知識。

希望能讓阿美族的野菜知識、傳統食材及民族植物的保種復育工作被族人沿用,進而依照知識特性獨立發展成為阿美族的閒暇文化、野菜耕作體驗等附加價值。

吳雪月說,近年來原住民族知識以及有機栽種,獲得社會大眾關注,舉辦這項活動希望除了生產食物,也藉此恢復原住民文化認同。透過部落社區集體的行動,應用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實踐有機、自主、安全的飲食方法,也呼應了國際慢食運動的核心價值。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南華工作站主任陳靜儀表示,連續3年支持野菜保種復育工作,從106年建立「原生民族植物園區復育基地」結盟,107年創建「有機部落廚房」,到108年推動休閒、美食、人文的多樣性耕作經營發展藍圖,已累計收藏28種野菜,除供應交換原民耕作保種外,也會送至亞洲世界蔬菜中心收藏,以因應氣候變遷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充分展現更深更廣的成果與應用。

活動現場邀集花蓮部落大學野菜種植與保護課程的學員、部落小農、生產者、美食家等分享保種復育計畫成果、探討花蓮在地慢食運動的發展現況,也交換部落種子與環保餐具製作,及原民有機食材品嚐。(編輯:吳佳穎)10806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