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讓奪牌不是曇花一現 專家倡議建立國家級運科中心

2021/8/7 09:21(8/7 09:5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7日電)東京奧運即將落幕,今年台灣取得獎牌數創史上最佳成績,專家認為,台灣應該仿效日本、韓國、英國設立國家級運動科學中心,系統性運用運動科學協助選手,才能讓奪牌不是曇花一現,更可以傳承經驗,有機會培育出下一個金牌選手。

許多運動選手在奪牌後,紛紛感謝自己身後的團隊。競技場上確實比的不只是選手技術的高低,背後更是各國科技力的較量。除了選手與教練外,事實上,國外隊伍如果出戰奧運,還有一大群幕後智囊團,像是防護員、體能訓練師、心理師、情蒐運科人員、營養運科人員等。

舉重隊總教練、同時擔任郭婞淳教練的林敬能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運動競賽就像帶兵打仗,後援團隊把兵器磨利、把馬匹照顧好,前面將軍士兵才能放心上場打仗。「每個人都必須各司其職,這場仗才能打贏。」

林敬能認為,台灣應該成立國家級運動科學中心,像是日本國立運動科學中心(JISS)、韓國運動科學研究所(KISS)、澳洲運動訓練中心(AIS)、英國體育學院(EIS)等,系統性利用運動科學,協助選手有更好的表現,範圍包括醫學、科學、資訊情蒐整合等,涵蓋選手生理與心理健康多樣任務。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共同主持人、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所教授何維華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台灣目前作法是在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下設置「運科處」,運科人員約占整體人員的1/5,一個運科人員必須支援多個代表隊隊伍,況且每隊都有多位男女選手,需要照料,運科任務難以顧到所有選手。

何維華解釋,國訓中心在大型賽會前(亞運、奧運)前,會另外成立「運科小組」的臨時組織,邀請國內大學教師針對具有奪牌希望的選手,另外成立運科專案,以臨時任務型協助代表隊教練和選手。比賽結束後,運科小組就會解散,因此運科支援競技訓練和比賽的經驗較難長期傳承。

何維華認為,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運動科學同樣也需要長期規劃才行。如果運科人員只是比賽當天才臨時支援選手,助益非常有限,能長期貼身協助選手到最後一刻,比賽才能發揮最好效果。

何維華分析,運動員生理狀態也跟一般人差異非常大,如果成立國家級運科中心,中心更能發展專屬於運動員的基礎研究,像是營養、力學、肌肉疲勞、睡眠監測等,相較現行研究方式會更完整掌握運動員狀況,少走一些冤枉路。「知道選手以前是怎麼受傷,更能幫助預防下次受傷」。

台灣運動員今年在東京奧運表現亮眼,已經創下史上最佳紀錄。林敬能認為,台灣本來就具備科技島的硬實力,成立運科中心則可以補強軟實力,現在已經做很好,但當然希望「好還要更好」。

何維華表示,如果有整合機構把運動科學累積的經驗持續傳承,「奪牌才不會只是曇花一現,而是也有機會培育下一個金牌選手」。(編輯:潘羿菁)11008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槓鈴重摔比雷聲還大 地墊加「防彈衣」降低噪音傷害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