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70週年 學者盼政府繼續公開檔案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23日電)今年是二二八事件70週年。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翠蓮表示,希望民進黨政府對於共同歷史要更用心處理,這有助於社會共識的凝聚,包括繼續追查、公開檔案和真相的理解。
長期專研二二八事件的學者陳翠蓮最近發表「重構二二八」一書。談到二二八事件,她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檔案要盡量找到、開放,討論二二八事件才能在完整周全的史料基礎上去檢討,「這是第一步」。從1990年到現在,檔案開放做了不少,但還有很大努力的空間。
陳翠蓮說,前總統李登輝時代有開放一部份檔案,但不去處理責任問題;民進黨2000年執政,前總統陳水扁對於二二八檔案開放往前推進,公布一部份政府部門檔案。
不過,對於整個事件,政府部門犯了什麼錯方面,陳翠蓮說,還是陳水扁任內,擔任國史館長的張炎憲大量出版二二八、白色恐怖檔案,當時的二二八基金會做了二二八責任歸屬的研究報告,但報告並沒有獲得政府部門的確認,還是半民間的態度。
至於馬英九時代,陳翠蓮指出,國史館8年不去處理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案件,把重點轉向民國史、中國近代史、國民政府歷史的研究,也沒有公布更新的資料和檔案。
她指出,檔案開放不完全的最重要因素是當時的黨國體制,李登輝總統任內兼任國民黨主席,當時公布的大溪檔案、國防最高委員會會議紀錄,都來自黨史館,到現在「有些檔案還在國民黨」。
檔案開放之外,陳翠蓮說,二二八事件因為犧牲人數多、死傷慘烈,有人甚至被公開處決、曝屍等,這段受害的歷史,有長達40年的時間在台灣社會不能被談論,傷口復原、療癒的過程很漫長,過去20幾年來,多半是在療癒傷口和受害的記憶。
二二八事件走過70年,陳翠蓮認為,除了處理受害的記憶外,應該可以再往前一點思考,事情過程中,台灣社會為什麼受害,從過程裡,看到台灣社會如何因應危機,處理方式為什麼失敗等,從中找到省思和教訓,進一步轉化成為社會集體智慧,「也許已經到了這樣一個時機,可以這樣來做」。
此外,陳翠蓮說,過去討論二二八,著重於受害的歷史、國民黨政府的暴政,很少有人去真正理解戰後的台灣在什麼位置上;1949年後中華民國在台灣,資訊的控制某種程度是編造、欺騙,民眾對台灣戰後處境的理解,其實是在一定的框架下,也就是中華民國政府主權的框架,而她的研究發現其實不然。
陳翠蓮在最近出版的新書「從戰後美中體制重構二二八」談到,過去對二二八的理解著重於內政問題,忽略這其實是美國遠東政策一部分,美國的態度相當關鍵。近來美國對中、對台政策的態度似乎有變化,「我們是不是做好準備,有各種因應備案」。
陳翠蓮指出,從美國或日本的資料中發現,長期以來統治當局對戰後台灣的解釋,「跟事實有些落差」,對二二八的理解若可以放大視野來看,也許能對台灣現在及未來的處境有一些理解;處於強權夾縫下的台灣,應該更積極做好準備,這也凸顯國安團隊的重要性,但現在比較看不出來,希望政府部門適當程度要讓民眾知道。
她也期待,相較於馬英九政府的行禮如儀,民進黨政府要真正面對共同歷史,要更用心處理,共同歷史的處理有助於社會共識凝聚,包括檔案繼續追查、真相的理解與擴大視野的探討。10602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