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生活虜獲國際旅人心 樟之細路邁向在地經營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0日電)獲客委會以古步道串聯台三線客庄支持的樟之細路,充分呈現客庄生活,成外國人最愛的國家綠道,沿線9個社區工作站成立的台灣樟之細路協會今天啟動,6月將迎來首場樟之細路嘉年華。
台灣步道協會今天在客家委員會的支持下舉辦「台灣樟之細路啟動」記者會,宣布全長230公里的樟之細路,北起桃園龍潭、南至台中東勢,路經桃、竹、苗、中4縣市,沿線9個民間社區工作站(龍潭、關西古道、大隘、三灣、獅潭、薑麻園、老官路、卓蘭、東勢)共組聯盟後成立的「台灣樟之細路協會」,今天啟動。
協會可以說長達8年,由公私協力孕育催生,提出以古步道串聯台三線沿線客庄;以此支持樟之細路的客委會主委楊長鎮,特地全程參與、見證台灣樟之細路協會誕生,欣見與國際長距離步道一樣,回歸以社區為主體展開永續營運。
協會將在台灣步道協會的協助及客委會的支持下,於台灣步道日6月1日舉辦第一次的樟之細路徒步嘉年華。7月則會有日本九州偶來訪台,之後是澳洲比布蒙步道來台交流;協會11月也會參與觀摩韓國濟州偶來嘉年華。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說,樟之細路早期是拓墾樟腦、伐木而成的,期間發生過原、客之間及人與自然之間的衝突,步道的取名來自賽夏族、泰雅族對樟樹的稱呼,希望走這條步道讓人看到這段歷史。
她舉例,像是為了開墾樟腦而有隘勇線,留有砲台、放槍的地方;再來因為種茶而有茶金之旅的路線,迄今仍可體驗摘茶、做茶,跟著茶走山路,到龍潭上船運抵大稻埕後輸銷全世界;隨著這些故事舉辦過小旅行。
但畢竟這是長距離步道,徐銘謙接著說,現在已經吸引瑞士、德國、日本等外國人走全程,並成為他們最喜歡的國家綠道,因為最深入客庄生活。
她打開手機影片舉例說,就有德國人看到農夫拿長棍掃稻子上方的葉梢,於是提問「他在做什麼?」被問倒的當下,發現自己反而不夠深入在地生活,詢問農夫後告知是「為了掃掉蟲」。
也有外國人會問在地廟宇的神話故事;走到原本叫「鹹菜甕」的關西,看到曬鹹菜也會問「怎麼吃?」
她進一步說,社區有9個工作站成立,經過2年運作變成自主聯盟,並開始把店家組織起來、分段除草維護路線,台灣樟之細路協會的成立,可以說是台灣第一個以民間組織為主體來營運長距離步道,其實國外都是如此,例如知名的西班牙朝聖之路。
她重申,由民間組織營運一條步道才會永續,可以帶來家鄉的驕傲感、可以向別人介紹他們的生活,這件事可以帶來地方的社區經濟,這就是長距離步道為什麼這幾年受大家重視之故。(編輯:陳政偉)11305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