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紅豆可用固殺草為選項之一 未鼓勵使用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2日電)農委會今天表示,政府擬開放紅豆用固殺草當落葉劑,是反映農民使用需求,為原規劃巴拉刈禁用後的替代藥劑之一,只是近期才完成試驗將公告,沒有鼓勵使用,也與就地合法無關。
繼衛福部於5月20日發布除草劑固殺草可做為紅豆植株乾燥使用,容許量為2ppm,農委會防檢局也將公告使用方法與範圍,等於宣告開始啟用,引發討論。
上下游新聞市集近期報導指出,固殺草為神經毒,恐傷胎兒;主產地農會並擔心進口紅豆已較便宜,若國產紅豆准用此劑,擔心會損害國產紅豆的市場競爭力。
農委會防檢局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說明。會中有媒體提問,傳有農民已在使用,政府近期若公告使用方法,宣告啟用,恐有就地合法嫌疑。
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指出,台灣氣候潮濕多雨,栽種紅豆的農民有9成習慣在採收前用藥劑處理,提高植物乾燥度,以利機器採收順暢,而巴拉刈一直被農民當以上用途使用。
她並說,為了降低禁用巴拉刈對紅豆農民的衝擊,農委會各試驗改良場所一直積極篩選相對安全替代藥劑,只不過參考國外植株乾燥用途藥劑進行篩選時,其中氯酸鈉、壬酸因為免訂農藥殘留容許量,已先完成法制程序,所以先建議使用;固殺草則是近期才依據農藥田間試驗準則等規定,完成安全試驗,所以即將公告。
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副所長徐慈鴻並說,與就地合法無關,一支藥劑可不可以用,一定要進行科學評估,「不是你去用用,被驗到了,現在要就地合法」;而且相關危害風險,要在高劑量下才會發生。
鄒慧娟補充,有使用需求的是高雄、台南產區的農民,而防檢局擬公告的使用方法為,將13.5%固殺草以每公頃3公升用量,稀釋200倍後,等紅豆全株達80%以上呈現淡褐色乾枯的完熟期時,採收前7天全株均勻噴施1次;並要注意施藥後14天,再翻耕及做水稻插秧。
對於農民擔心國產紅豆會失去競爭力,能否標示沒有使用固殺草,做為市場區隔,鄒慧娟說,法規沒有限制不能這樣標示,將公告固殺草使用方法,不使用落葉劑或氯酸鈉的補助,每公頃6500元也持續,只是提供農民可依其需求的選項之一,沒要鼓勵農民使用,不使用落葉劑或氯酸鈉的補助,每公頃6500元也持續。(編輯:管中維)10906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