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面對暴雨 專家促建立微滯洪小水桶概念

2019/7/20 15:27(7/20 16:2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20日電)高雄0719暴雨造成市區通報283處淹水,民怨四起,面對極端氣候因應之道,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特聘教授詹錢登提出打造「海綿城市」,並有「微滯洪小水桶」的防洪概念。

極端氣候異常每每強降雨造成嚴重災情,高雄市昨天一場暴雨不僅河川溢堤倒灌進民宅,還有大樓地下室積水,住戶汽車成了泡水車,更嚴重的市區道路成水路,積水盈尺,人車難行。

詹錢登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採訪表示,城市的雨水下水道時雨量容量設計約在60到70毫米,瞬間強降雨致雨水箱涵宣洩不及、道路積水。面對極端氣候降雨類型,要有「小雨不淹、大雨不淹太久」的觀念。

專長水利工程、土石流、水土保持的詹錢登強調解決排水是大家要共同面對的問題。他說,滯洪是一個防洪的觀念,但在既成市區,要取得滯洪池興建土地代價高,所以利用空土也打造「海綿城市」是必要觀念。

他說,讓城市的每個小單位土地都能吸納降雨,利用公園或學校操場降挖增加滯洪空間,「視每個小單元土地是個小水桶」都能暫存降雨,就有助於延遲地表逕流時間。

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專家指出,政府或工程腳步已難跟上極端氣候暴雨型態,防洪工程保護有其極限,政府財政也不可能無止盡投資,透過「逕流分擔、出流管制」措施,將原本全部由水路承納的逕流量,藉集水區內水道與土地共同分擔,可減輕淹水帶來損失。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對於落實「微滯洪」,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副局長韓榮華表示,市府今年2月起已針對申請建築面積逾2公頃的學校、公園、重劃區或建築基地都要含「出流管制計畫」,以提升土地透水、保水及滯洪能力,削減土地開發利用所增加逕流,減少淹水。

高雄市在前市長陳菊任內規劃興建15座滯洪池,已完成13座,總滯洪量達326萬噸;但0719豪雨被視為是防洪利器的「滯洪池」遭質疑未發揮功能,水利局專門委員許峻源說明,昨天午後的瞬間暴雨,以澄清路積水及膝所在的寶業里滯洪池已爆滿;另外,依水利局數據,降雨集中幾個行政區,包括本和、本安及山仔頂滯洪池都滿位。1080720 (編輯:孫承武)10807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