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不聽醫囑治療 藥自行減半會害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2日電)大腸癌早期發現、治療,5年存活率高;但醫師臨床發現,很多患者害怕開刀、治療,總是拖到晚期才求醫,或也有人自行減藥、不配合治療,容易成憾事。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日前公布民國103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罹癌人數再創新高,且大腸癌9度蟬聯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103年共有1萬5764人確診。因早期大腸癌少有症狀,約1/4發患者發現時已經末期。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理事長梁金銅今天表示,大腸癌分成四期,第一期癌細胞位於黏膜層及黏膜下層,此時通常不會有症狀;第二期指癌細胞已侵犯到腸壁,但還沒有淋巴腺擴散。
第三期為癌細胞已經由淋巴腺擴散;第四期則是癌細胞已遠處轉移,較常見為肺臟、肝臟、骨骼等。
梁金銅說,大腸癌如果早期發現,預後很好,就算第二期的患者,只要好好治療,5年存活率可以到8成。但如果拖到晚期且沒有接受好的治療,過去存活期大概僅有6個月,但現在有4、5種標靶藥物可選,且大部分都有健保給付,就算無法開刀,平均約也能撐2年,但關鍵仍是有沒有及早治療。
藝人豬哥亮日前因大腸癌病逝台大醫院,梁金銅也是豬哥亮的主治醫師。他談起豬哥亮時表示,豬哥亮信仰很堅定,連來找他開刀都是「神明旨意」,開刀後豬哥亮做了很多事情,包含電影宣傳、跟女兒謝金燕的團圓等,但可惜的是,豬哥亮化療沒有規律、且吃口服藥也常自行減藥,都會影響治療效果。
有關大腸癌治療,梁金銅說,早期通常會以內科黏膜刮除術或外科手術為主;第二期及第三期除了外科手術做根除性的切除外,會搭配輔助化學治療。第四期需視患者狀況及腫瘤大小決定是否進行手術切除,或是選擇進行標靶治療及化療。
不過,梁金銅說,患者在長期治療後,對針劑標靶合併化療藥物可能逐漸產生抗藥性,治療成效打折扣。口服標靶藥物的接軌治療,對晚期針劑標靶治療無效的患者,多了治療上的選擇。
梁金銅說,大腸癌蟬聯發生率首位的原因,與人口老化、篩檢普及、生活習慣西化有關,民眾平時應多加注意,少吃紅肉、過度烹調的食物,多運動,平時也應養成觀察糞便的習慣,最重要的是中老年人族群務必要定期篩檢,如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10605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