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川:今年諾貝爾獎有點像唐獎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9日電)2015年諾貝爾獎接連揭曉,醫學獎頒給開發治病藥劑的科學家,而非基礎研究和理論提出者,讓唐獎執行長陳振川驚訝地說「今年的諾貝爾獎有點像唐獎」,因唐獎前瞻掌握未來趨勢。
唐獎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創辦,委託中央研究院評選,從一開始就被媒體封為「東方諾貝爾獎」,評選、頒獎模式也比照諾貝爾的規格。
去年唐獎頒了第一屆,而諾貝爾獎則已有百年歷史,但兩者還是常被拿來比較,從獎金高低、獎牌含金量、到典禮上的服裝和配樂等,都曾被媒體拿來做文章。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諾貝爾獎設置於100年前,獎項主要是100年關注的學科。而唐獎則是鎖定21世紀的新重點,包括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等,發揮「互補」的作用。
其中兩者較有重疊的是醫學領域,陳振川表示,諾貝爾醫學獎比較常頒給基礎研究或理論的提出者,唐獎則重視對人類社會的直接影響,例如首屆生技醫藥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主要貢獻就是開發出CTLA-4的標的藥物,為癌症免疫療法開出新路。
不過,今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對抗寄生蟲病、開發出有效藥物的3位科學家。例如得主之一的中國大陸科學家屠呦呦,便是發現了抗瘧疾新藥青蒿素,拯救無數生命。
陳振川幽默地說,「今年的諾貝爾獎有點像唐獎。」但他不敢說是諾貝爾獎被唐獎影響,而是唐獎在設立時,就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抓到了未來的趨勢。
陳振川表示,從今年的諾貝爾獎,可以看出幾個趨勢,一是亞洲的興起,東方得主數量上升,尤其是日本,中國大陸和韓國也在積極運作。另外,本土性、區域化的研究,只要能做出成果,也能獲得肯定。
陳振川提到,第二屆唐獎預計於2016年頒發,目前已經收件截止,各獎項推薦數量都成長25%至50%,且有更多元的參與,世界各國、各地區都有傑出人士被推薦。
陳振川說,唐獎永續發展獎,可能與諾貝爾和平獎有所重疊,而法治、漢學獎,則是較特別的領域。第二屆唐獎也修改辦法,各獎項如果有2個以上的得主,不再是平分獎金,而是由委員會依貢獻決定比例,和國際大獎的作法接軌。10410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