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美國廠傳拆分業務 台積電、博通分別接手

(中央社華盛頓15日綜合外電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晶片製造大廠英特爾(Intel)可能分家,分別由台積電及美國博通公司接手,相關公司正就潛在收購案進行評估。
知情人士透露,博通(Broadcom)一直密切評估英特爾的晶片設計與行銷業務,曾私下和顧問研議提出收購,但可能得在英特爾找到合作夥伴接手晶片製造業務後,才會正式行動。
知情人士強調,目前博通尚無動靜,最後也可能決定就此作罷。
知情人士另指出,台積電已研議入主部分或全部英特爾晶片廠的可行性,部分也可能透過投資者聯盟或其他架構來進行。
博通和台積電並未合作,目前為止所有談判都處於初步階段,且大多是非正式的。
英特爾走向沒落的主因在於晶片製造技術落後,進而被台積電和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超越,在最具代表性的CPU(中央處理器)市場也面臨美國超微(AMD)等競爭對手挑戰,後來更錯過人工智慧(AI)產業熱潮,導致資金大舉流向輝達(Nvidia)的AI晶片。
將英特爾的業務進行拆分,有望更符合數十年來半導體產業的趨勢,即專攻晶片製造或設計,而非兩者兼具。
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董事會臨時執行主席耶里(Frank Yeary)主導該公司與潛在收購方、川普政府官員間的談判。由於英特爾被視為攸關國家安全的關鍵企業,英特爾的去向也備受華府關注。
英特爾已著手透過一系列措施,區隔旗下晶片製造部門與公司內部其他業務,有些分析師認為這正是為業務拆分鋪路。
彭博(Bloomberg News)14日報導,台積電應川普政府官員要求,正考慮取得英特爾工廠的控股權。據白宮官員透露,川普政府很可能不會支持由外國實體經營英特爾的美國晶片廠。
據知情人士透露,相關談判仍處初步階段。
無論英特爾將由台積電還是其他投資方進行收購,都需取得美國政府批准。根據英特爾在監管文件中的說法,依「晶片法」(Chips Act)相關協議,若旗下晶片廠拆分為新實體,英特爾仍需持有其多數股份。
知情人士也透露,基於川普政府嚴格的移民政策,台積電能否派駐自家工程師到美國監督生產,也成一大隱憂。台積電的工程師大多來自台灣及美國以外地區。(譯者:張茗喧/核稿:蔡佳敏)1140216
- 2025/02/19 09:48
- 2025/02/18 12:54
- 2025/02/16 16:44
- 英特爾美國廠傳拆分業務 台積電、博通分別接手2025/02/16 12:55
- 2025/02/15 12:58
- 2025/02/15 10:5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