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作家:台積電不會讓英特爾再次偉大

(中央社台北18日綜合外電報導)彭博(Bloomberg News)輿論版專欄作家屠貝克(Catherine Thorbecke)撰文說,想強迫台積電與英特爾(Intel)建立夥伴關係,會是極為複雜的難題。
據報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要求台積電取得英特爾美國廠的控股權,但各方正質疑這項要求的可行性。
屠貝克引用路透社報導寫道,華府可能不會支持由外國企業經營英特爾美國廠,看看鋼鐵業的情況即可見一斑。同時,許多台灣人擔心台積電被迫轉移尖端技術能力,會喪失其戰略優勢。
她說,從更務實層面來看,台積電與英特爾從企業文化到製造營運等各方面都非常不同。台積電靠純代工徹底改變了整個產業,英特爾則一向製造自己協助設計的晶片。對台積電來說,接管英特爾美國廠,或將這些工廠納入自身體系,都是費時又費錢的大問題。
況且,目前並不清楚這種做法是否足以恢復英特爾的榮光。英特爾已受益於美國政府欲將半導體製造業移回本土的諸多政策,但仍困難重重。代理共同執行長霍特豪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近期坦言:「沒有快速的解決辦法。」
英特爾未能有效搭上人工智慧(AI)熱潮,在技術上愈來愈落後於競爭對手,去年創下十多年來最低營收紀錄。
這一切與台積電的強勁表現形成鮮明對比。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去年10月被問到是否有興趣收購英特爾工廠時答道:「沒有,完全沒有。」
屠貝克指出,有關合資的報導是在川普主張對台灣晶片業課徵關稅以將半導體製造業移回美國後出現。但台灣並未「偷走」晶片業,而是因為開創接單生產的晶片製造商業模式才獲得領先,矽谷卻沒注意到這一點。
她說,此一背景相當重要,因為川普表現出來的習慣是用關稅威脅作為談判策略。在這個案例中,他的目的是恢復國內晶片生產。
然而關稅沒辦法達成這個目標。屠貝克認為,台積電可能會將成本轉嫁到客戶身上,其最大的兩個客戶是輝達(Nvidia)和蘋果(Apple)。川普一直試圖與科技界領袖維繫密切關係,而他們不會想花更多錢買先進晶片。
屠貝克認為,台積電的代表和川普團隊應找出折衷方案,不涉及與英特爾建立複雜昂貴的綑綁關係。例如台積電可以提議對亞利桑那州現有晶片製造廠投入更多資金,這有助於滿足川普奪回晶片生產的目標,又能讓台積電保有自己的技術;「而且正如我以前所寫,在對抗北京這件事上,台積電和美國科技業站在同一陣線」。
屠貝克最後寫道,台積電的晶片製造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許多搭上AI熱潮的企業都要靠它。這讓關稅威脅看起來像是空泛或弄巧成拙的行動,也讓台積電握有重要籌碼。但風險還是存在:台積電可能因代價高昂的糾葛削弱其霸主地位,最終喪失優勢。(譯者:曾依璇/核稿:張曉雯)1140218
- 2025/02/19 09:48
- 2025/02/19 07:15
- 彭博專欄作家:台積電不會讓英特爾再次偉大2025/02/18 12:54
- 2025/02/16 16:44
- 2025/02/16 12:5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