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認為文化重點在「人」 盼百大基地帶動文化體驗【專訪】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21日電)李遠上任文化部長前一天,做了一個「野溪之樹」的夢;上任後9個月李遠還是常做夢,「我夢到百大文化基地成立,我帶著百大基地去說服其他部會,交通部長說這不錯乾脆給交通部,我就醒了。」
百大文化基地是李遠上任後最重要的規畫之一,李遠認為,文化的重點在「人」,不是只有硬體設施,「我們每天吃什麼?聊什麼?看什麼?這些才是活生生的文化。」
百大文化基地的意義,除了強調基地的歷史脈絡及文化特色內涵故事等,更期盼能以基地為中心,進一步串連當地的社區組織、藝文館舍、獨立書店或雜誌出版社、各級學校、古蹟聚落營運點等,並規劃主題策展、導覽解說、實作等文化體驗,或其他有助於擴增文化基地量能及豐富基地的相關體驗。
李遠觀察近年再造歷史現場、地方文化館舍升級以及獨立書店等,各地都有獨特的人文底蘊,他要透過百大文化基地讓這些成果展現於大眾眼前。
說這個夢時,李遠有一種小孩子翻牆翹課成功的開心笑容,「我已經70多歲,心境有點不同,對我而言,成功不必在我,因為我真的不需要這個榮耀。」李遠說他的人生,所有有關文化的事情幾乎都做過,「來文化部的夢想之一,就是把百大基地呈現出來,每兩年換一批,長期下去就會看到成績。」
李遠表示,文化部做的事情,是對整體台灣的文化有所影響,「如果百大文化基地成功了,甚至這個計畫交給別的部會作,我覺得都好。」
李遠表示,因為百大基地的計畫,他讓文化部內各部門可以橫向聯繫,資源共享,發揮文化加成作用,「在整個行政體系裡面,文化部還是小的單位,但因為現在已經被政府列為戰略部門,我會鼓勵大家,現在是最好的時刻。」
上任9個月,李遠創造環境,讓文化生長,他上任推出鼓勵繪本創作的計畫,希望透過比稿與補助,讓更多人投入本土繪本創作,「我認為繪本跟漫畫比較沒有語言限制,翻譯的文字量相對少,出版日文版或法文版等等也只要改變譯文。」光是報名就超過9百人,遠比預期想像多出好幾倍。
關於兒童未來館,李遠表示這塊基地已有藍圖,但尚未動工,興建速度比不上孩子長大的速度,於是李遠實作先行,以原有的二層樓建築加上附近草地先成立願景館,以科技、藝術跟社會等議題讓現在的孩子有機會參與,「每一代的兒童可以跟兒童未來館產生關係,這才有意義。」
上任前一晚李遠做的「野溪之樹」的夢很簡單,他回憶夢裡面有一條溪,溪邊有一棵樹,李遠當時的解讀是只要野溪乾淨了,樹就會好好生長。9個月已過,現在的李遠則還是那個整理溪水的人,看樹木成蔭,「我這一生有過的夢想都實現了,來文化部當部長,我會努力幫助別人實現夢想。」(編輯:龍柏安)11402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