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大國強壓烏克蘭 似重演1938、1945或1975歷史

2025/2/22 09:00(2/22 13:0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烏克蘭基輔獨立廣場。(中央社檔案照片)
烏克蘭基輔獨立廣場。(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特稿)自從川普(Donald Trump)快手處理俄烏和平事務以來,歷史重演的既視感便在歐洲政媒圈話題加速發酵。從1938年慕尼黑協定、1945年雅爾達密約乃至1975年赫爾辛基協議,都被拿出來討論。當前劇情會走向哪一齣歷史劇?

美國川普政權近來言行可歸納為「親俄、怨烏、遠歐」,排除歐洲和烏克蘭而直接與俄國談判,讓強權政治、姑息政治的歷史幽靈重新盤旋在歐洲的天空。

歐洲聯盟(EU)對外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在16日領取慕尼黑安全會議(MSC)年度「范克萊斯特獎」(Ewald von Kleist Award)時,發表感言說:「當我今晚站在慕尼黑時,我忍不住要問,我們曾經在此嗎?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1938年。」

捷克斯洛伐克(台灣曾譯為捷克斯拉夫)共和國是個自1992年後隨蘇聯(USSR)解體而消失的國家,它另一段深深刻在國際史上的事件是1938年「慕尼黑協定」(Munich Agreement),英國、法國、義大利與納粹德國簽約,允許德國併吞捷克斯洛伐克極具戰略重要性的蘇台德高地,未參與談判的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吞下苦果。

紐西蘭前總理克拉克(Helen Clark)也在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時表示,「許多人談論如今像是1938年的慕尼黑時刻,但烏克蘭人的恐懼是變成雅爾達時刻,也就是它的未來在本身無法涉及下,由強權決定。」

1945年美國、英國和蘇聯在如今被俄羅斯併吞的烏克蘭克里米亞(Cremia)境內城市雅爾達(Yalta)秘密簽約,在第2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時候密謀劃分中東歐乃至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任意決定他國命運。

芬蘭總統史塔布(Alexander Stubb)自去年底便數次在不同歐媒專訪中提出「雅爾達vs赫爾辛基時刻」,提醒國際在這兩個處理衝突後秩序的模式作選擇。

例如他在最近的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專訪表示,雅爾達密約是強權基於利益範圍畫定了歐洲安全架構,1975年的赫爾辛基協議(Helsinki Accords)則明確設定國家間的行為準則,使獨立、主權、領土完整成為國家地位的3個關鍵原則。

1975年由33個歐洲國家及美國、加拿大共同簽署的赫爾辛基協議,暫時緩和了美蘇冷戰下的東西歐對峙緊繃情勢,提出包括主權平等、領土不可侵犯、和平解決爭端、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等原則。

俄烏戰後的國際秩序,無論會走向雅爾達或是赫爾辛基模式,主控權似都不在歐洲手裡,使得前述歐洲領導者的說法更顯憂心忡忡。

不過歐洲智庫艾格蒙特(Egmont)戰略專家畢斯寇(Sven Biscop)在21日發表評論,認為歐洲仍能採取強硬立場扭轉局勢。

他指出,川普政府的舉動創造了一些既成事實(faits accomplis),包括美國在排除歐洲下開啟與俄國的協商、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不會派兵對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證,也不讓北約參與烏克蘭安保。

畢斯寇認為,歐洲也能在與烏克蘭協調下創造其他既成事實、形塑和平談判,即便不能坐在談判桌旁。例如,歐洲可宣布維持對俄制裁,並設定解除制裁的條件;無須北約名義,由歐洲國家共同提供烏克蘭安全保障,不論俄國接受與否。

對於歐洲共同決策最讓人頭痛的多頭馬車、少數否決權等難題,他主張授權少數國家領導人組成「戰時內閣」,進行協商並執行必要時的軍事行動,其中須包括英、法兩個核武國家和德國、波蘭兩個經濟、軍事大國。

畢斯寇強調時間極度緊迫,歐洲必須在下一次美俄會談前擺出清楚立場,才能產生影響力。

歷史學者史奈德(Timothy Snyder)在個人網頁評論指出,若捷克斯洛伐克在1938年抵抗德國的併吞,他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不會在隔年發生。如今,烏克蘭持續3年的抵抗讓其他侵略戰爭較不可能發生,並阻止俄國動用核武的嚇唬成真。

他比喻,現況就像是烏克蘭讓這3年來的世界得以停留在1938年,雖遠非理想狀態,但比1939年好太多。史奈德批評川普近日的政策顯得對俄姑息,這個作法將把世界進一步推向1939年。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歷史提供的許多借鏡一再提醒世人勿重蹈覆轍,歷經兩次大戰重創的歐洲更該感受深刻。戰後歐洲享受美國保護傘庇蔭,直到俄烏開戰這3年,歐洲國家對扛起安全責任仍不乏遲疑,流失許多得以提高自身力量的時間和資源,如今面對看重實力遠甚於說理的川普,連參與談判的機會都被無視。

不論2025年會否成為歐洲痛定思痛,真正將自身打造為地緣政治強權的元年,只願它不會變成史奈德所說的1939年才好。(編輯:陳慧萍)11402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川普:澤倫斯基參與俄烏停火談判「並非很重要」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