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亞洲生技大會登場 國際大咖揭露未來發展趨勢

2022/7/27 15:00(7/27 21: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7日電)2022 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活動今天由「亞洲生技論壇」揭開序幕,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默克全球首席科技長麥茨(Laura Matz)等多名國際嘉賓輪番線上演講,點出未來全球生技發展趨勢。

今天開幕儀式首先由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副總統賴清德、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忠勳致詞。

李鍾熙表示,今年大會主題定為「串接亞洲生技價值鏈」(Connecting the Asian Value Chain),旨在展示亞洲正在引領的創新、市場、供應、投資價值鏈,並與在地、國際、未來鏈結,將台灣打造成亞洲生技領域的核心重鎮。首度舉辦「多國區域合作論壇」,除了日本、印度、新加坡等亞洲國家,英國、澳洲、立陶宛也將分享該國生技產業生態環境發展特色。

副總統賴清德以影片形式獻上祝賀。他表示,疫情不僅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也讓生技和資通訊(ICT)產業的結合更加緊密。展望未來,期許在「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的基礎上,將台灣轉型成生技與醫療的研發中心,加速台灣生醫產業數位轉型,為民眾實現「Health for all」的願景。

吳忠勳表示,BIO Asia –Taiwan是全球BIO的一環,也是生技產業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今年大會的主要活動,包含了「實體+線上」論壇與展覽、全球24小時一對一商機媒合平台、公司展望說明會等。

全球BIO生技協會政策長墨菲(John Murphy)表示,面對下一次疫情(包括可能流行的猴痘病毒),全球供應鏈如何保有應變的韌性,需要各國做單邊或多邊協議來維繫。

開幕首場論壇中,特地邀請到發現iPSC(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山中伸彌教授,以「可負擔的iPS細胞」為題,介紹他所帶領的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基金會(CiRA Foundation),如何透過三種不同的策略降低iPSC的價格,縮小iPSC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距離。

李鍾熙表示,山中伸彌的演講凸顯了利用異體應用降低細胞治療,以及鬆綁學研界、更好地讓公益與營利結合,加速發展創新生醫技術的重要性;吳忠勳則指出,生物標誌(Biomarker)能夠更精準篩選受試者、進而加速臨床試驗的進展,甚至是讓成功上市的機會變得更高。

多名國際嘉賓也輪番演講,指出未來全球生技發展趨勢。默克全球首席科技長麥茨分享「生物融合」(Bioconvergence)如何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個人化精準醫療大未來;IQVIA全球製藥策略副總裁路易斯(Graham Lewis)則預估,到了2023年,COVID-19將與流感同樣歸類為地方流行病,使得醫療保健與製藥業出現「新常態」。

德國資誠合夥人暨歐洲製藥、生命科學負責人Thomas Solbach則指出,未來的醫療保健將在個人化、預防醫學發展的推動之下,從以病人為中心轉為以人為中心導向。

台杉投資生技事業負責人沈志隆則指出,Bio+ICT兩大產業在疫情下加速結合、創造更高的價值,但商業模式會是最大的挑戰;台康生技總經理劉理成表示,台灣應該在疫情緩和下來時,深刻思考未來生醫供應鏈應該如何調整,才能更好地應對疫情下的供應斷鏈危機。(編輯:張均懋)11107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