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外銷訂單 國內生產比增至48.4%創9年來新高
(中央社記者鄭鴻達台北30日電)受惠全球景氣復甦、需求回升以及全球供應鏈重組加速,經濟部統計,台灣去年度外銷訂單、國內生產比率提高至48.4%,創下102年以來、9年新高。至於海外生產占比最大的中國及香港生產比,去年度降至42.4%,呈現不增反減格局。
統計處今天發布「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分析110年外銷廠商接自海外訂單生產地、產品銷售流向及產線轉移等實況,今年共計調查2843家,回收樣本2816家,回表率99.1%。
根據調查結果,110年接自海外訂單中,以國內生產比率48.4%最高,較109年上升2.4個百分點,創102年以來、9年新高;次高的是在中國及香港生產占比42.4%,較109年下降3.1個百分點。東協生產占比則居第3,占比3.2%較109年上升0.3個百分點。
統計處說明,在台生產比率提高,主因是受惠全球景氣復甦,終端需求回升,及國際原材物料價格攀升,以國內生產為主的傳統貨品接單大幅成長,且伺服器及網通產品擴大國內生產比重,拉升整體接單的國內生產比。
至於中國及香港生產占比下降,統計處解釋,這是因美中貿易紛爭,以及COVID-19疫情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台商逐漸將生產基地移回國內,或擴增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
統計處進一步說,東協生產占比提升,主因是資訊通信產品擴大在東協生產比重,拉高整體接單。
統計處觀察,供應鏈在地化已成趨勢,海外生產貨品於當地銷售占比續升。110年外銷訂單海外生產的貨品銷售流向中,轉銷第三國的69.5%雖仍是最高,但年減0.6個百分點,當地銷售占25.4%,年增1.4個百分點,且自107年起逐年上升。
統計處說明,這顯示廠商布局多元生產基地,就近市場或在地化供應已成趨勢,至於回銷國內僅占5.1%。
此外,110年資料也顯示,在中國及香港生產的外銷訂單,出口至美國比重續降為24%,年減1.7個百分點。
統計處說明,主因是美中貿易及科技紛爭延續,業者積極建置跨國生產基地,將出口美國的貨品,改由國內或其他海外據點生產。
另外,統計處指出,科技類廠商產線進行跨國擴充或新設最為積極,調查110年有自行生產的2260家外銷廠商中,有144家進行跨國擴充或新設產線,其中有擴充產線者127家、有新設產線者20家,廠商多選擇在不縮減原有產線下,另擴充或新設產線以增加產能來提升供應鏈競爭力。
若按生產貨品別觀察,資訊通信產品、光學器材、電子產品有進行產線跨國擴充或新設比率較高,分別為25.6%、16.3%及14.1%,且皆以擴充產線方式較多,統計處分析,受美中貿易及科技紛爭、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廠商為降低生產基地過度集中的風險,進行產線跨國調整。(編輯:潘羿菁、楊凱翔)11106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