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法媒分析:美中貿易戰 台灣可能獲益

2019/9/14 19:4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14日專電)法國迴聲報(Les Echos)一篇文章提到,在中國品牌華為或小米的排擠下,「台灣製造」科技的過往榮光轉向新的高附加價值產業,可能在美中貿易戰之中獲益。

這篇以「台灣:(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的科技巨星」為題的文章於12日上線,從台灣電腦品牌華碩旗下電競品牌「玩家共和國」寫起,提到華碩要重新穩健起步,在玩家個人電腦及配備市場上大力投資,這是一個強勁成長、附加價值又高的領域。

這類超強電腦專為電玩特殊需求而進行最優化設計,價值可能達數千歐元。華碩並非唯一投入電競發展的例子,其他「台灣製造」的大型科技品牌也同樣不得不改變,在華為、小米帶來的壓力下,有些台灣企業難以真正在市場上成功取得優勢,於是轉向其他領域,例如製造電腦和手機的華碩或宏碁都投入電競以及專業人士使用的電腦。

這種經營多元化也擴及電子代工龍頭產業,例如鴻海科技集團,鴻海在中國大陸組裝iPhone,也因蘋果公司(Apple Inc.)在中國的銷售衰退而遭波及,須做其他準備。

生產半導體的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也一樣,2018年,智慧型手機年度銷售量衰退,台積電也應尋找「B計畫」。報導引述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說法表示,隨著第5代行動通訊技術(5G)、超級電腦、物聯網及自動駕駛車出現,台積電的前景還有很多機會。

報導提到,這種產業轉變在台灣歷史上並非偶然,早在30、40年前,隨著台灣民主轉型、企業成立及個人電腦出現,變化就開始了。

在美國,資訊企業如微軟(Microsoft)及蘋果在1970年代成立,太平洋另一端的台灣當時也準備迎接變革,台灣處於產業鏈中,很快就成為電子代工及製造零組件的必然選擇,甚至一些赴美發展的台灣工程師被聘回台灣參與工業建設,鴻海、宏碁、台積電和華碩相繼誕生。

而中國大陸在此期間,在前領袖鄧小平治理下,才剛對世界開放,「中國製造」尚未普及,那時台灣才是「世界工廠」。

台灣製造商漸漸在產業鏈中提升價值,例如華碩設計自己的電腦主機板,推出自有品牌電腦及手機,但很快就遇到來自中國的壓力。2005年,中國科技公司聯想(Lenovo)收購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BM)的電腦部門,顯出企圖心。

接著是華為的進擊,華為從服務電信營運商轉向消費大眾,推出智慧型手機;然後小米於2010年成立,在短時間內竄起。

報導提到,面對這些動輒耗費鉅資的企業、面對中國工業強勢能量,是很難抵抗的。台灣的經濟部工業局主任秘書陳佩利說,台灣缺土地、勞工、人才、水、電,有種說法指這是台灣的「五缺」。

於是漸漸的,台灣企業開始吞苦果,即使在台灣還有一些市場,在全球市占率卻很低,或衰退得很快。科技公司谷歌(Google)於2017年收購台灣企業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業務,顯示這個台灣科技公司未能真正成功在國際上成為強勢品牌。

根據報導,科技部長陳良基坦言,台灣過去缺乏國際行銷人才,越接近消費者,越需要一個能引起迴響的品牌。

台灣過去選擇了企業對企業(B2B)模式,以服務工業大廠牌為優先。但陳良基說,台灣還是有優秀工程師,未來就看專門化及利基市場。

因此,台灣科技大廠的未來還是看好,尤其朝向利基市場的轉變正好發生在幾名具代表性的企業領袖交棒的時刻,例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辭去集團董事長職務。

報導提到,與此同時,台灣的政府希望從美中貿易戰及科技戰中獲益,為了不被美國對中方所課的貨物關稅波及,一些台灣電子製造業者把部分工廠從中國大陸移回台灣,響應台灣官方鼓勵台商回台投資。

文章最後表示,有賴於美中之間的衝突,台灣再度變得有吸引力,這片被颱風和中國軍隊近距離威脅的土地,或許贏了第一局。(編輯:周永捷)10809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