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菜價稽查沒結果 合理利潤認知差距大

2017/6/25 10:44(6/25 12:0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走出菜價魔咒—解析蔬菜產銷制度專題之五(中央社記者黃雅娟、邱柏勝台北25日電)6月初一場暴雨襲台,菜價如旱地拔蔥般飆漲,僅僅2天,批發價應聲大漲逾5成,政府信誓旦旦啟動查價機制,農委會、公平會與消保會兵分多路查價,結果仍是「查無聯合哄抬」、「菜價波動在合理範圍」。

政府大動作抓菜蟲未果,與一般大眾期盼落差甚大,因而質疑政府查價成效。究竟,政府查價判斷菜價漲幅合理與否的標準是什麼?為何與民眾認知有如此大的落差?

6月初這場豪雨後的假日,農委會、消保處與公平會組成的聯合稽查小組立即到北、中、南、東主要都會區的批發與零售市場及超市量販分頭進擊,查價品項以高麗菜、花椰菜、紅蘿蔔等14項蔬菜、6種水果為主。

稽查工作由農委會負責傳統零售市場及超市,消保處負責量販查價,再比對蔬果從產地到消費端變動情形合不合理。消保處副處長吳政學表示,菜價的訪價結果會直接交給農委會做進一步了解、判斷;而有無「聯合哄抬」就由公平會判斷。

「查價比對後,太過離譜就會要求業者說明進價是多少?這都是可以追的。」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說。

菜價潛規則 公斤買台斤賣

那漲幅多少算是「太過離譜」?蘇茂祥表示,「公斤買台斤賣,都算正常範圍。」非災害期間,零售價比批發價高30%左右,是很正常的事,「因為還要考慮耗損問題」。

但這次暴雨成災,批發市場的蔬菜批發價平均波動高達50%;零售市場價格波動更大,甚至出現十級跳,對此,蘇茂祥強調是正常現象,「批發價波動50%,是『平均』的概念,你不能用單一菜價漲幅較高,來說菜價漲得不合理。」

蘇茂祥解釋,暴雨成災導致蔬菜受損,到貨量少,價格當然水漲船高。「站在農民角度,他們是受災戶,也必須提高賣價來彌補虧損。」而且,有些菜種在這次雨災並沒有漲價,反而跌價,「所以批發價一定有的菜漲、有的菜跌,才會平均波動50%啊,你可以買一些波動沒有那麼大的菜嘛!」

也就是說,查價的方式及判斷漲幅合不合理,還是要依當時的情形由人為判斷,沒有一定標準。

而公平會調查的重點在於,是否有業者以契約、協議或其他方式合意,共同抬高價格或減少供貨量,若有,就可依公平交易法規定處新台幣5萬元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鍰。

不過,「聯合哄抬」的認定不易,公平會主委黃美瑛表示,「根據我們了解,菜價確實有明顯波動,預期還會漲一陣子。」她坦言,未查到有任何人為哄抬菜價的明確事證,「我們會持續、主動關切」。

動輒被冠菜蟲污名 盤商風險誰人知

儘管每當菜價上漲,社會「抓菜蟲」的聲浪再起,但農民總是第一個跳出來表達不滿,「政府要捉菜蟲,這根本沒道理。」李姓農民說,「菜蟲根本不在田裡」;有菜農更質疑,菜價大漲的問題,其實出現在拍賣過程,「公斤買台斤賣,轉手間利潤就40%,誰才賺得多?」

然而,以轉手利潤40%來指責盤商獲取暴利,是忽略了成本問題。「文青別鬼扯」版主「鬼王」劉志偉表示,自由市場中「買低賣高」是正常的反應,「很多人以為盤商好賺,殊不知他們也有很大的經營風險」。

熟稔產銷制度的農家子弟劉志偉認為,菜農與大盤交易時,只要關心何時拿到錢,等菜全部被大盤批走後,「這批菜能不能賣掉,都是行口的事。」而且盤商還要考量耗損問題,「收一堆菜回來,可能就有10%至20%耗損。」風險相對很高,再加上運輸、倉儲成本,收購價當然要壓低,「這本來就合情合理」。

「葉菜類保存期限只有7天,是要怎麼操作?」雲林縣西螺鎮農會總幹事廖錦富說,除了高麗菜、包心白菜等「大宗蔬菜」可以儲存1個月外,其餘葉菜類「今天賣不掉、明天賣不掉,後天就變成垃圾。」即便根莖類可以儲存,但根莖類一年一期收,不冰起來存放,如何供應整年度需求?「去年政府抓菜蟲,說抓到冷藏紅蘿蔔馬鈴薯,這會讓人笑死。」

確保穩定供給勝於高喊抓菜蟲

政府對外宣稱抓到囤積300噸胡蘿蔔的菜蟲後,並沒有平息民怨,反而引發農會、合作社和不少青農譁然,紛紛跳出來為盤商叫屈,原因在於胡蘿蔔一年僅收成一次,盤商大量收購後冷藏再陸續釋出,供應市場一整年,300噸的數量並不多,盤商大約一個月就可賣完,每公斤60元的價格在加計冷藏設備、電費及運輸成本後,農民和業界認為價格根本沒有哄抬,怎能稱之為菜蟲?

這樣在業界被視為正常的經濟交易活動,到了有些人眼中,變成了菜蟲,除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勾結操控外,對於合理利潤的認知差距太大,也是主要問題,而從農民到盤商再到零售商的層層產銷過程來看,每個環節各有其成本,也各有其自目標利潤,其中的差價,衍生了菜蟲的質疑。

那合理利潤該如何計算?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廖丁川說,「沒有所謂合理利潤,如果賠錢不管人家,賺錢要怎麼控制,政府怎能做這種事!」

在自由經濟市場,政府單方面介入某段時期的交易價格有其困難,也容易遭致反彈,但想消弭政府與人民間的認知歧異,更具體的查價標準,應遠比雷聲大雨點小的「高喊抓菜蟲」更有嚇阻作用,亦能促進改善蔬菜銷售機制公開、透明,進一步確保穩定的蔬菜供應。10606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提升農業抗災力 溫網室築起一畝夢田
172.30.14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