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橋歷史不重演 水利文化尋求平衡
2017/3/29 12:11(3/29 12:52 更新)
(中央社記者黃雅娟台北29日電)經濟部次長楊偉甫今天出席台北水環境論壇,他表示一座偉大城市的發展,必須在水利跟文化間尋求平衡,緊臨圓山飯店的中山橋就是鮮活例子;將從政策跟實務面推動水資源工作。
台北市政府今天於圓山飯店舉辦2017台北水環境論壇,邀集相關產官學進行研討,經濟部次長楊偉甫、內政部次長林慈玲及台北市副市長陳景峻等皆出席。
楊偉甫致詞時,以緊臨圓山飯店的中山橋為例,1901年就興建,但是2001年的納莉颱風造成重大災害,兼顧水利跟文化之間,當時引起一番討論,最後將中山橋列入歷史建物。
楊偉甫表示,一座偉大城市的發展,需要在防洪安全、都市發展、文化、歷史古蹟等之間必須尋求平衡點,而這是全世界所有共同國家面臨氣候變遷時的難題。
經濟部也透過政策面跟實務面雙管齊下推動各項水利工作,包括去年順利召開的全國水論壇,就流域逕流分攤、出流管制及再生水議題等達成15項高度共識,經濟部已經根據這些共識,訂定47項短中長程具體行政方案。
實務面則在前瞻性基礎建設中預計投入2500億經費推動水環境建設,期望達到「不缺水、喝好水、不淹水」的目標,預計每日常態供水量可增加100萬頓,每日備援供水量增加200萬噸。
林慈玲則指出台灣年降雨量為世界平均3倍以上,但是很快就流失,水價低廉讓民眾失去節水誘因。目前內政部正進行第五期下水道建設,將於六處開發再生水利用計畫,完工後可望每日增加28萬噸再生水,優先提供工業用戶使用,節省水量可提供120萬民眾單日用水。10603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