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電子商務 農產外銷開新路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8日電)中國大陸跨境電子商務尋找台灣特產上架銷售;農委會密切觀察PayEasy與天貓國際合作售米案例,確認新商務模式中,台灣農產加工品、米與茶葉等將可不經貿易談判,拓展外銷商機。
PayEasy與天貓國際合作銷售台灣米的案例受關注,一開始是因為米是主要糧食,出口除需取得出口許可,總量也必須控管,以免危及國家糧食安全。
而據農委會農糧署表示,全國水稻栽種面積27萬公頃,年產130萬公噸糙米,政府設定每年糙米外銷量上限為10萬公噸。現況每年外銷白米量約4000、5000公噸,換算回糙米約6000公噸,主要外銷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加拿大及美國,離規定量還有一段距離。
既然出口量仍在安全範圍內,米也尚屬豐產,外銷無虞,農委會國際處於是進而觀察國際間推動的跨境電子商務,而此種新消費方式與跨境電子商務模式,目前以中國大陸官方推動得最為積極。
業界指出,其實去(2014)年中左右,中國大陸就發布中國大陸海關總署56、57號文,規範中國大陸8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試驗區內的保稅倉相關稅則規定,從10%到50%都有,名為行郵稅,而食用的加工農產品多歸屬在食品類,稅率為10%;免去傳統貿易,需完成海關稅、增值稅、消費稅、上架費等繁雜稅務與作業。
PayEasy副總經理陳中興並說,若消費者網購單筆產品應納稅額在人民幣50元以下,還可免繳;換言之,當所買商品是人民幣100元,本應扣稅人民幣10元,可免除;若買價是人民幣500元,則需繳人民幣50元。
他說明,對中國大陸官方來說,發展跨境電商,可讓陸客購買海外商品的驚人消費「課得到稅」。
陳中興也說,除了米,目前上架銷售的台灣農特產還有茶,當然台灣非經低溫配送的米、茶及加工產品,例如鳳梨酥、酵素等,都可經由跨境電商平台,被龐大的中國內需市場認識、購買。
農委會國際處處長陳建斌表示,中國大陸推出的跨境電子商務,商品是運到指定的跨境電子商務貿易試驗區(包含鄭州、杭州、重慶、上海、寧波、廣州、深圳、天津等8地)的保稅倉,而當地電商平台業者已與中國海關連線,商品可直送給中國消費者。
不過陳建斌也說,實務運作模式的細節必須要有具體內容,例如農民要配合的事務為何,整體商品從出貨到售出的完整運作模式,都要再觀察。國際處行銷科科長袁華興也舉例,例如需要掌握不適合走此銷售模式的負面表列產品。
台灣開放平台協會理事長劉建國說,台灣供應產品端一定要做好產品的規格化,以利產品直送保稅倉,不需要再抽驗,客服、物流及金流等都要布置好。
陳中興補充,其實中國的跨境電商除了走保稅倉,還有直郵(包含集貨)模式(透過兩岸郵政宅配),因為不是大量的交易,適合消費者網購,但透過後者網購時,要考量運費,例如米很重,運費會很驚人。
陳建斌強調,目前歸為食品類的農產加工品,稅務若可簡化為單純的行郵稅10%,且經兩岸電商平台搭建簡便、快速銷售管道,對產量不大、但質優的台灣小農特產來說,將可經此模式行銷市場規模甚大的中國大陸,可謂利多。
陳中興再補充,就台灣電商平台來說,跨境電商不會只售中國大陸市場,也會幫小農做客服、布建物流與金流,甚至現金買斷產品,以迎合小農無法月結的現況;且依產品特性,台灣農特產品還可銷售全球,例如台灣比賽茶單價高,但品質非常好,就適合銷售到購買力強、物流體系更完善的日本。10411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