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保改革爭議 多地政府解釋民眾仍在意公平
(中央社台北12日電)中國湖北武漢市日前因醫保改革引發上萬退休人士上街抗議。這一輪改革起於中國國務院2021年的政策,不只武漢,多地政府近日都發文強調改革的必要性,但民眾則在意勿差別對待、應公開透明等。
以武漢為例,當前的醫保改革,簡單說就是把個人醫保帳戶裡的錢劃出大部分給醫保統籌基金。一些退休老人本來可以在家附近的藥店自行刷醫保卡買藥,結果現在個人帳戶的錢被砍了約2/3,想使用醫保得去醫院門診,掛號、排隊、繳費等,耗費精力時間,報銷還有一定的金額門檻。
新京報11日刊文,為當前醫保改革的正當性提出說明,指醫療保障制度應該互助共濟,「多繳多得」的原則不應被推崇。1990年代醫改開始,中國逐步形成了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但職工醫保制度「個人帳戶」的最初設置,卻並沒有很好體現互助共濟原則。
深圳市醫保局也說:從全國情況來看,個人帳戶的局限性也逐步顯現,個人帳戶沉澱了相當多的結餘基金無法發揮共濟作用,「有病的不夠用,沒病的不能用」,影響了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2021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門診共濟保障制度改革。改革還強化了統籌基金支撐能力和保障功能。
南方日報今天刊出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對當地醫保改革的回應,針對劃入個人帳戶的資金變少、民眾反映「吃虧了」,當局也強調,從看病用錢的角度看,改革後大部分參保人個人帳戶當期計入會減少,「但門診待遇更好,真正患病的群眾和老年人更受益」,並稱廣東的醫保統籌基金沒有「不夠用」,完全可以做到收支平衡。
不只廣東,陝西省西安市、黑龍江省等地方政府近日也發文,對醫保改革讓民眾覺得權益受損作出解釋。
不過,根據社群平台微信上多篇討論醫保改革的自媒體文章,許多民眾留言表示,他們在意的是醫保改革不應該有差別對待,譬如公務員報銷比例比企業員工高、對靈活就業人士不利等,「不要搞等級制」。官方對待黨政軍退休幹部的高等醫療待遇就引發質疑。
還有民眾質疑,一項政策都不舉辦公聽會向大眾說明就執行,實施細則各地不一,有些相對簡單粗暴。此外,醫保基金吃緊應該開源節流而不是把手伸向民眾的個人帳戶,尤其是節流方面,要處理濫用高價醫材和設備或醫療體系貪腐問題。
河南省委直屬媒體頂端新聞11日報導就指出,對這次醫保改革反應強烈的主要是退休人士和靈活就業人員兩個族群。退休人士需要經常拿藥,因此對個人帳戶資金減少很敏感。
報導不諱言,「武漢市的醫保改革較為激進。」以靈活就業人員為例,武漢市簡單粗暴地取消了靈活就業人員的個人帳戶。而廣東省就保留了靈活就業人員的個人醫保帳戶。
報導並引述一名業內人士說,這與武漢市共享醫保資金壓力有關。「實際上,國內多地共享醫保已經出現赤字問題。」(編輯:張淑伶/陳沛冰)11202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