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鬆防疫感染黑數多 資源調度分配成難題
2022/12/13 11:56(12/13 12:16 更新)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上海13日電)中國鬆綁COVID-19防疫措施,提倡「非必要不核酸檢測」,這將使感染人數評估變得困難,專家指出,少了監測數據也是少了決策參考依據,資源將難有效調度分配。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推出「新10條」,提倡非必要不執行核酸檢測,不少人透過快篩驗出染疫,不過快篩陽性目前不被列入官方統計資料,感染人數統計恐有大量黑數,實際染疫人數遠超過通報人數,將不利於資源調度分配規劃。
第一財經報導,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計算生物學領域專家李維特(Michael Levitt)受訪表示,獲取每日實際感染人數對於精準預測感染發展路徑很重要。
南開大學公共衛生和健康研究院教授黃森忠指出,目前對於感染峰值預測的數學模型奠基於原有疫情防控措施,排除了醫療擠兌情形,由於情勢改變,模型參數必須加以調整。
黃森忠說,原先模型預測,國內7月1日起到年底,累計染疫報告人數將達147萬人;隨著疫情防控全面放開,實際感染人數將遠遠超過原本預計。
黃森忠認為,借鏡香港經驗,一個社區的大致感染情況主要可透過兩個途徑了解,一種是自測快篩後,陽性者向社區上報,雖然恐有漏報情況,倘若檢測量很大,仍有參考意義;另一種是監測當地污水,這有賴於監測技術,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實現。
一名匿名公共衛生專家說,在一些歐美國家,雖然後期核酸檢測量大幅減少,但是他們有一套較為完善的自測陽性病例上報系統,各國可結合實際可操作性去制定病例上報方案。(編輯:曹宇帆)11112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