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巨變下的香港新聞環境 牆裡牆外仍有疾風勁草

2022/7/1 12:20(7/1 14:5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朋達台北1日電)深夜10時,海外港媒「同文」總編輯阿木和記者跨國合作,完成了十多名記者因「保安理由」被禁採訪香港七一慶典的報導。新聞環境惡化下,「同文」嘗試從海外記錄香港的蛻變。

2020年6月30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表決通過「香港國安法」,時任香港特首的林鄭月娥強調,這項立法僅針對少數人,港人的言論、集會和結社等自由仍受保障。

不過兩年後的今天,種種跡象都顯示香港的新聞自由迅速惡化: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多名高層先後被捕、媒體關停;十餘名新聞人仍被拘押;香港的新聞自由指數排名由2021年的68名,暴跌到今年的148名。

巨變之下,不少香港記者抱憾離開鍾愛的行業,但也有人移居海外,嘗試在不受限的環境下,遠距報導家鄉的蛻變。

「同文Commons」是其中之一,這家成立於去年底的海外港媒,結合了人物專訪和每日精選港聞,期盼成為「連結全球港人的媒體」。

「同文」總編輯阿木(化名)接受中央社電訪時說,自己雖曾修讀新聞碩士,但在香港是從事創意產業。移民海外後,希望能做些事貢獻香港,首先想到的就是新聞,「相比在香港,海外有更多空間做報導。而且在立場和眾新聞結業後,也讓我覺得應該填補上這個空缺」。

總部設在台灣的「同文」是個小團隊,全職員工不到3人,加上約6人的自由撰稿人,他們散居在台灣、英國和加拿大等地,其中不乏具有蘋果和立場等媒體經驗的記者。

24歲的胡戩是其中一名全職員工。他是在香港長大的台灣人,2019年「反送中」期間,還在大學讀新聞時就創辦了「加山傳播」,記錄這場運動。擅長人物特寫的胡戩,作品曾獲2021和2022年人權新聞獎的肯定,近期也出版訪談集「香港甚好的片刻」。

胡戩去年決定來台,原因是「加山」的另一名創辦人馮達浚因參加泛民主派初選而被港警國安處拘捕,收到消息稱他也身陷風險,拿著友人買好的機票便倉促來台。去年11月馮達浚申請保釋時,香港律政司指控胡戩和他一起創辦了「加山」這個「煽動平台」。

胡戩去年加入「同文」後,曾遠赴波蘭採訪俄烏戰爭的難民議題,除此之外,他的報導仍多聚焦香港的人事物,包括:名譽資深大律師陳文敏談國安法下的香港法治,和電影「少年」團隊的專訪。

不過,缺乏在地感的採訪,仍像隔著一層紗。阿木提到,要找到香港的受訪者並不容易,即便找到,也要為對方考量風險。

胡戩也坦言,遠距採訪會影響對香港社會脈動的掌握,他曾電話專訪一名留在香港的社運青年,對方在國安法下仍有雄心壯志,但專訪後卻很快消散。胡戩說,若能面對面採訪,自己應能從互動中感受到對方的心理狀態,「可是你不在那,感受不了很多微妙的東西」。

有人選擇從海外報導香港,也有人堅決留在香港努力。近期不少曾任職於蘋果、立場和眾新聞等媒體的記者,紛紛在臉書(Facebook)和訂閱制的Patreon成立自己的新聞平台,林彥邦的ReNews就是其中之一。

曾是立場新聞採訪主任的林彥邦接受專訪時說,目前香港的新聞環境,是他從業17年以來最差,不僅關停媒體,一些主流媒體也面臨重重紅線,甚至在報導官員不正面的消息時,得先向政府或中聯辦探探口風。

高壓的政治氛圍下,媒體也開始自我審查。林彥邦舉例,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5月在美國紐約太陽報(The New York Sun)投書談自己眼中的父親,這是黎智英被捕後,家屬首次公開發聲,卻沒有港媒報導。

林彥邦認為,無論黎智英是否違反國安法,他的被捕和蘋果的關停,對香港有顯著的影響,「新聞價值就擺在那,這根本不需要思考,就是應該報導」,但媒體似乎擔心被認為美化罪犯或觸犯國安法,而自我設限。

「我覺得香港需要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林彥邦說。今年4月,他創立了ReNews,基於自己的新聞選材、角度在目前的香港顯得敏感,他堅持ReNews始終會是「一人團隊」。

國安法壓力下,他為自己設下的紅線,是不在報導和圖卡中凸顯「香港獨立」、「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類口號,以及不做流亡政治人物的專訪。過去立場新聞這類的報導被警方控為「煽動性文章」。

除此之外,林彥邦不再自我審查。他說,香港的紅線隨時在變,多想只會讓自己有太多不必要的顧慮,最終什麼都報導不了。

ReNews也報導了主流港媒無法處理的新聞,比如24日率先披露香港有線電視一集有關主權移交25週年的節目,由於採訪了香港學聯前秘書長周永康等人,而受到壓力被取消播出。這再一次說明了新聞自由的惡化。

成立2個多月的ReNews,在臉書上有3萬多個訂閱,影響力雖無法和蘋果日報近200萬的訂閱數相比,但自媒體的運作模式,也帶來更大的彈性。

林彥邦提到,候任香港特首李家超4月底公布政綱,在他看來根本沒太多內容,而現在他可以跳脫傳統媒體「寫廢話」的窠臼,不跟隨官方的議題設定,以更彈性的評論方式來呈現新聞。

ReNews不設付費牆,主要收入靠捐款。林彥邦說,目前的收入大約是過去的一半,還撐得過去。比起資金,他更焦慮的是,有太多的報導想做,卻分身乏術。同時他也認為,ReNews可能不會生存太久,但這天若到來,也只是他一人被捕,不至於出現像蘋果、立場消失這麼大的失落。

除了ReNews外,還有專注於人物特寫的「記者 梁嘉麗」、抗爭案件法庭新聞的「法庭線」等新聞自媒體。用林彥邦的話來說,自媒體在報導上形成了「有機的」(organic)分工。

蘋果落地,但果籽未亡,一眾記者化整為零,關注各自熟悉的領域,在海外和城中繼續記錄香港。

正如同林彥邦在Patreon上所寫道:「如果這個城市正在走向死亡,作為身在其中的一員,最少,我們應當知道她是如何死去的。」(編輯:楊昇儒/周慧盈)11107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香港羊村繪本案受矚 被告出版童書遭控串謀煽惑港獨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