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港味六四2 / 每天都悼念 莊梅岩:經歷香港2019抗爭更憶六四

2022/6/4 10:12(6/4 17:5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今天是六四33週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無法公開悼念六四,維園燭光熄滅,但不代表我們會忘記。今年台灣的紀念活動,增添舞台劇「5月35日」等香港元素。在海外及台灣的港人今年如何悼念六四?台灣又能否接棒香港,成為悼念六四的重鎮?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沛冰台北4日電)「5月35日」編劇莊梅岩說,從沒特別悼念六四,因為在她心中每天都是六四,而且經歷香港2019年抗爭,現在每天都看到抗爭者的苦難,官員們對年輕人的涼薄嘴臉,令她更憶六四。

六四舞台劇「5月35日」2019年首次在香港公演,2020年及2021年因受疫情影響,分別改為網上播放及讀劇。

莊梅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說,自2021年六四開始,香港經歷蘋果日報結業、支聯會及教協等多個公民組織相繼解散,連串事件都顯示不利創作及言論自由;她也漸漸意識到,短時間內這齣劇不能再於香港上演。

她說,從藝術層面來看,以錄影方式放映舞台劇,遠不及現場演出般有力量,而「5月35日」是用廣東話訴說六四,在中國大陸或香港上演是最有意義;現在在海外放映現場錄影版,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也是一種諷刺和悲哀。

莊梅岩說,當時劇名改為「5月35日」,是因為在香港說「六四」太平常,希望觀眾看到這劇名會想想:「噢,原來是說六四」,也想想原來國內(中國大陸)是不可以叫「六四」,而是叫「535」。「怎料短短3年後,再提起這劇名,卻像是要遮掩什麼。」

為了編寫「5月35日」,莊梅岩做了很多採訪,包括與死難者家屬見面,感受到30年來他們的無助與無力,「要說的都說了」;她又從流亡者口中,聆聽他們昔日落荒而逃的悲傷和不滿,以及一輩子不能回家的遺憾。「一個晚上,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思念會傳染,對莊梅岩來說,每天都是六四,每天都悼念。「我也是母親,我明白如果一個母親不放手,到死那天也不會放手。」她說。

2019年,莊梅岩在自己生活的土地經歷抗爭運動,直到現在每天看到有關新聞,如法庭對抗爭者的判刑,官員們對年輕人的涼薄嘴臉,更令她每天都想起六四。

莊梅岩說,八九民運與香港2019抗爭運動有些相似特質,但後者未完結,事情每天都在發展中,她需要時間沉澱,才能作出成熟的判斷。

然而,六四造成的傷亡畢竟在香港人的腦海留下深深的烙印,她感受到在2019年期間,不少成年人和長者都走到最前線保護年輕人,害怕歷史會重演。

莊梅岩說,不想歷史重演,就要反思,從錯誤中學習,也是她編寫「5月35日」的初心,「我們不能將人當成數字,要明白數字背後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如果有2000人死亡,那裡就有2000個家庭。我們要警惕自己,人性可以是這樣醜惡,情況可以這麼糟糕,這些事情不單在中國發生,將來也可以在其他地方發生。」

她還記得,當年與死難者家屬會面時,部分家屬已經年紀老邁,如果將來他們也離去,而後世人不再說真相,這段歷史可能真的會消失。

有朝一日,莊梅岩也希望可以編寫香港2019年抗爭運動,「因為這是屬於香港人的歷史」。(編輯:楊昇儒)11106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港味六四3 / 悼念之外 林榮基:社會對六四缺乏深入反思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