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刊文自然醫學 直指可以準備結束清零了
(中央社台北7日電)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刊登中國學者文章,內容直指官方應考慮於現在或5月逐步改變COVID-19清零策略,中國現已具備與病毒共存條件,清零手段成本高昂、占用過多資源。
自然醫學於5日刊載「中國可以準備結束清零政策」(China can prepare to end its zero-COVID policy)一文,作者為中國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陳繼明(專長於流行病學、公共衛生)等人。
內文提到,中國以清零手段對付疫情維持了20多個月,很多人都在問何時官方會改採與病毒共存策略。相信這種變化遲早會發生,因為COVID-19可能會在2022年成為一種季節性感染,且在人類間無限期地持續傳播。
作者強調中國現已具備與病毒共存的條件,因為民眾大規模接種疫苗、感染免疫和病毒變種致病率降低等因素。內文指出,在2022年3月15日之前,中國COVID-19致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FR)為0.008%;低致死率可降低社會恐慌。中國疫苗覆蓋率現達85%,平均每人接種約2.2劑;現下所流行病毒變異株Omicron是高傳染力、低致病性。
內文表示,轉與病毒共存帶來許多好處。中國對於疫情採清零手段,成本高昂且占去大量公共衛生資源,轉與病毒共存可以找回COVID-19與其他社會經濟問題、其他疾病防治間的平衡。在疫苗接種率高的前提下,與病毒共存將可以透過反覆的自然輕度感染帶來強大的群體免疫,以對抗病毒變異。
作者在文中坦言,中國人口眾多,甩開清零政策總方針的最大挑戰是接下來幾個月內病例數量恐會激增,這會使醫療系統不堪負荷,也會大大拉高COVID-19致死率。目前日本、韓國和香港的疫情處於高水平傳播,應作為自然試點實驗密切觀察;不過香港COVID-19疫苗接種率低,尤其是老年人,這可能導致當地的疫情較為嚴重。
因應清零政策準備結束,作者在文中建議,積極地、廣泛地發展線上醫療服務,使輕症患者可以待在家問診,這能減低醫院壓力、降低醫院感染風險。中國必須儲備抗病毒藥物、個人防護設備、N95口罩和人工呼吸機;另也應考慮中藥救治,中藥在中國社會別具意義,其可能有助於緩解輕微呼吸道症狀。截至2021年6月,中國已建成1600多家線上醫院,用戶數逾2.39億。
作者在文中強調,中國應該考慮在2022年4月或5月逐步改變清零做法,在這個時間點,疫苗接種免疫力不會下降太多,大部分地區會變暖。部分證據顯示,COVID-19在較溫暖月份傳播力較低,此時與其他呼吸道病原體的合併感染也較少。無論清零政策何時改變,都應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編輯:李雅雯/周慧盈)11104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