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下一站,榮耀──NSO國家交響樂團的國際音樂之路

NSO國家交響樂團從前身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在1997年首度出訪歐洲到現在27年,從自行申請場地演出到現在成為古典音樂市場的一份子,這一步得之不易。
2024/4/22
文:趙靜瑜/圖片提供:NSO國家交響樂團、鄭達敬、趙靜瑜

收到NSO國家交響樂團登上1895年落成,由布拉姆斯親自剪綵的瑞士蘇黎世音樂廳(Tonhalle Zürich)演出的新聞稿,一張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

那是一張從觀眾席側面拍攝的照片,鏡頭掃到的十之八九都是西方面孔,而一半以上的觀眾站起來鼓掌,臉上洋溢著滿足的表情,就像在台灣國家音樂廳聽到柏林愛樂或是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表現很好時,樂迷如我走出音樂廳那種不自主微笑的興奮。

「是真的嗎?」

想起NSO國家交響樂團前任音樂總監呂紹嘉任內最後幾年接受專訪時說的,「NSO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有多好。」按捺內心疑惑,直到飛去了德國加入隨團採訪的行列,跟完一場又一場的音樂會,一個又一個跟著感動落淚的音樂會演出,安可,現場幾乎沒有僑胞,有的只是對音樂會好奇的人們。這才猛然驚覺,原來,這一趟已經親眼目睹了一個台灣古典音樂發展的又一個奇蹟。

NSO國家交響樂團在瑞士蘇黎世音樂廳進行2024歐洲巡演首場音樂會,謝幕時全場觀眾起立鼓掌,迴響熱烈。(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鄭達敬攝影)

來自台灣的聲音 用音樂說土地故事

27年前,NSO國家交響樂團從前身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在1997年首度出國巡演,到了維也納、巴黎與柏林等地;從演出場地自掏腰包到現在NSO國家交響樂團成為古典音樂市場的一份子,光是瑞士演完之後,經紀公司就想繼續合作下一次巡迴可以得知。雖是必經過程,但得之不易。

音樂總監準‧馬寇爾(Jun Märkl)甫上任時曾說,台灣的交響樂團應該聽起來就是「來自台灣」,他不能讓台灣的交響樂團聽起來很法國,或是很德國,因為台灣有自己的身世。即使如此,台灣的交響樂團也得要清楚,來自法國的樂團聽起來「很法國」背後深蘊的文化脈絡是甚麼,才能提升演奏的水準。

自己是德日混血兒,從小到大,認同這件事情就困擾著馬寇爾,但透過音樂,馬寇爾不但釋懷,也正面思考,將古典音樂視為溝通化解偏見的橋樑,這或許也是他總能將台灣的需要與NSO國家交響樂團發展同時考量的原因。馬寇爾主張,透過音樂交朋友會比政治更自然,「我們用音樂說土地故事,大家都會有所共鳴。」

NSO音樂總監準‧馬寇爾認為,透過音樂交朋友會比政治更自然。(NSO提供,鄭達敬攝影)

不只愛國心 更挑戰世界樂壇

這次準‧馬寇爾(Jun Märkl)帶著NSO國家交響樂團舉行「來自台灣」歐洲巡演,從瑞士蘇黎世音樂廳,日內瓦維多利亞大廳到德國漢堡易北愛樂廳、德國漢諾威庫佩爾音樂廳到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獨奏家為鋼琴家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Khatia Buniatishvili)。瑞士巴賽爾音樂廳的演出,樂團則是搭配獨奏家為鋼琴家謝沃洛德.扎維多夫(Vsevolod Zavidov)。

德國布藍什外格國家劇院演出,獨奏家為小提琴家黃俊文。從2023年的美國巡演到2024年的歐洲巡演,準‧馬寇爾致力回應樂團特有的精緻與彈性,讓樂團在演奏捷克作曲家德弗札克的音樂時,可以直盪樂迷心弦;在客委會委託台灣旅美作曲家李元貞創作的「美濃之道」中,又讓滿場樂迷「聽」「見」台灣。

這種搭配不同場地,不同觀眾屬性,選擇不同獨奏家與樂團共演的操作,已經不僅僅是愛國心的考量,而是直面全球樂壇的戰略。NSO交響樂團的出訪,一棒接一棒,不再單一只是仰賴政府與僑胞的支援,而是端出一套音樂會能好好說一個讓樂迷理解的故事,這裡面有捷克的故事,有台灣的故事,有音樂家,有指揮的故事,在這些精細的操作之下,完成一場安可連連的演出。

NSO執行長郭玟岑(第二排右三)是這次NSO歐巡成功的幕後推手,也做了出色的文化外交。(NSO提供,鄭達敬攝影)

樂團出國巡演 代表國家文化力

幕後推手NSO執行長郭玟岑不只一次想放棄,演出地點一變再變,演出預算也一再調整,她曾經私下對友人表示,樂團歐洲巡演的壓力,壓得自己快喘不過氣。但是事情排山倒海而來,她沒有時間哀怨太久,也沒有時間多做解釋,只能笑一笑,習慣性翻個白眼,又繼續投入。

「我最大的成就感不在於滿座樂迷,而是全部團員都進入了音樂廳,排練,演出,當第1個音符響起時,那個音樂的力量很強,可以支撐我去克服所有的困難,那就是我的成就感。」郭玟岑說,看到落幕時,大家拍手站起來,「我就會覺得我不孤單,因為我們大家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傳遞一種美,不管是對演出的人,或是對聽到的人來說,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

樂團出發前一個月,郭玟岑還在為出國經費煩惱著,出國一趟,團員與團員代表對於交通旅宿的安排,對於演出場地的要求,對於食物的安排等等,藝術行政團隊跟音樂家們都要有充分的溝通,希望大家都能發揮最佳狀態,但世事不盡完美,很多時候都必須妥協才能前進,也因為這樣,郭玟岑帶領的行政團隊經常有很多苦說不出,「其實我覺得,台灣的企業界已經都非常努力跟幫忙,如果制度上面可以有更多的彈性或鼓勵,比如說稅務上能不能給企業更多誘因,讓他們支持文化,這有賴大家一起產生共識。」

NSO國家交響樂團的團員出國演出表現精準、專注而出色。(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鄭達敬攝影)

郭玟岑也觀察,在國外贊助國際一流樂團演出的很多都是有品牌的企業,但在台灣的企業或產品,多數還是聚焦製造端,「很多製造端的公司是不需要做行銷與公關,這些就無法與交響樂團產生連結,但在我們樂團巡迴演出的城市,如果無法讓贊助者有感受,其實無法吸引企業贊助。」

最後一點,也是郭玟岑最有感觸的一點,樂團出國巡演,代表的是國家的文化力,透過交響樂團的演出,讓平常無法見面的正要在這裡自然相遇,社交,「我認為外交這件事情,是台灣大家每一個人的事,每一個人互相幫助,僅己之力為台灣做一點甚麼,都會有成果,就像NSO在做的一樣。」

油門踩到底 才會到達目的地

郭玟岑說,NSO國家交響樂團給自己的責任很單純,「我們的演出品質一定要是最好的,這是永無止盡的追求。我們的團員近百位都是最好的音樂家,其中有一些是外國團員,但驕傲的是,我們樂團大部分都是台灣自己的音樂家,我們可以說我們有我們自己優秀的古典音樂人才,我覺得這件事情對國際上來說,比獨奏家是誰更重要。」

滿40的郭玟岑聰穎、世故,有時候又會流露蠻不在乎的天真,「我知道我們還有很多事情都該做,但我們每次都要有一個主要目標,確定之後就是盡力去做,要知道油門踩到底,你才會到達目的地。」

這次的目標之一,就是把當代台灣作曲家的作品推出去,「我們必須不斷跟經紀公司,跟音樂廳溝通,我們不是只放一個小序曲就滿足,我們要的就是一個完整的台灣作曲家作品。」郭玟岑說,這一點樂團非常堅持,「李元貞代表的不只是她自己,她代表的更是一個台灣的集合體,讓世界看見台灣,這點,我們做到了。」

主題照:NSO國家交響樂團在法國香榭麗舍劇院演出歐巡最後一場音樂會,反應熱烈。(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鄭達敬攝影)
172.30.1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