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一向百變,街景也是如此。這陣子走在街頭,回想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顛覆紐約客生活的3年多,驚覺曾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行動檢測站幾乎絕跡,曾光顧的店家不是歇業就是換了招牌,最後就是陪伴大家度過疫情苦日子的戶外用餐區日漸減少。
諷刺的是,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8月中才簽署法案,宣告打造全美最具規模的永久戶外用餐計畫。為何政令會背離民情,故事得從頭說起。
COVID-19大流行前,紐約只開放人行道供餐廳戶外用餐,而且幾乎是曼哈頓的專利。2020年3月,這場公衛危機重創紐約,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因居家防疫令而一片死寂,人口外流、失業率飆升,餐飲業因一度只能做外賣、外送生意而掙扎求存。疫情緩和後,紐約市府為重振經濟而容許戶外用餐區占用車道,業者紛紛把握機會延伸餐廳店面。
3年多來,這些大多用木材搭建的戶外用餐區「野蠻生長」,成為新的街道景觀。有的以花草精心布置、在寒冷的半年中提供暖氣,不讓顧客有受虧待的感覺;有的無比簡陋,讓食客覺得被迫在棚子下用餐,還要擔心一旁呼嘯而過的車輛是否會撞到自己。
無論如何,這項計畫都成功讓紐約餐飲業在疫後恢復生機。根據紐約大學(NYU)1月公布的研究結果,自2020年6月戶外用餐計畫啟動以來,逾1萬2000家餐廳、咖啡店及酒吧在人行道或停車格設立戶外用餐區,曼哈頓以外的4個行政區占一半,全市餐飲出現12倍的驚人成長。
外派到紐約工作的一名法國友人在疫情期間見到大批民眾在戶外用餐,樂在其中,還感嘆有種身在法國的錯覺。
但並非人人都喜歡這種景象。許多居民原本以為這些木造用餐區只是權宜之計,沒想到人們淡忘COVID-19後仍存在,看久只覺得礙眼,占用停車位、製造噪音與髒亂也引發不少抱怨,紐約州最高法院法官布魯斯(Arlene Bluth)便認為因疫情而生的戶外用餐計畫已不再具正當性。
近2年來,紐約市府一直設法在刺激經濟、加強管理間取得平衡。歷經多次公聽會與反覆商討,紐約市議會8月通過法案,確認戶外用餐計畫永久化:人行道全年開放戶外用餐;占用車道的用餐區限縮到每年4月至11月,業者須申請許可,且繳納依區域與用餐區大小而定的費用。
亞當斯簽署法案時說,臨時戶外用餐計畫替紐約挽救10萬個就業機會,維持社區生機,但「太多廢棄的棚子招來老鼠,有損我們城市的美觀」。
法案附加的但書,無疑就是逼業者改善、移除有礙觀瞻的戶外用餐區,避免劣幣驅逐良幣。但這也為許多餐廳老闆製造麻煩,因為每年11月30日到隔年3月31日用餐區不得占用車道,找人拆除或找地方儲存棚子都是一筆開銷,更何況這4個月還會因此少做戶外用餐的生意。
照這樣下去,只有口袋夠深的業者能負擔得起每年限定8個月的車道戶外用餐區。這段時間紐約路邊的臨時用餐區逐漸減少,彷彿就是前兆。
往好處想,紐約市容至少會因這些新規定而整潔一些。但令人感嘆的是,這些陪伴紐約客度過疫情艱困時期的棚子一個個遠離,而有本錢繼續架棚的都是資源豐富的業者。無論政府再怎麼高喊公平正義,這座城市都擺脫不了金錢至上色彩,也不愧資本主義首都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