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尹錫悅戒嚴風波 看韓國人的示威文化
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小時候,聽長輩說過「內山公路」,但一直不知道它確切的位置,只在旅途中,無意間看過幾次路牌的蹤影。
後來才知道它就是台三線,據說由日治時期興建的戰備道路和產業道路組合而成。若一路從台北市行政院的起點出發,經過五十多個鄉鎮,就可以抵達台灣尾屏東。
雖然時移事往,人們對高速公路的依賴與需求,讓它逐漸被遺忘,但我喜歡它的靜謐與對話感,不急促,讓我慢慢發現時間的流動與空間的變化。
我常常帶著小傻瓜相機,開著不大聽話的老車,在這條路上閒晃,穿過市區、丘陵、台地、森林、被時間遺忘的小鎮,在蜿蜒的山路裡,帶著我穿進中央山脈以西與平原間的丘陵爬上爬下。
我對導航軟體的依賴度很高,市區往往逼著我要快速決定下個路口往左還是往右,但在這條路上,卻完全用不著,一直往前開就好,迷路的時候就繞一繞,找到標誌繼續前行。人生,也是這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