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尹錫悅戒嚴風波 看韓國人的示威文化
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隔壁鄰居辦喜事,我們帶著最好的禮物過去一起慶祝,一起熱鬧,一起為他們高興。而我們自己也感到開心,因為我們在乎彼此之間的情誼,用我們的心意回報了彼此。」
藝術學者林曼麗說出她的肺腑之言。她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也是跨2國、3會場、10組展演、20餘組台日製作團隊,大規模台日文化交流活動Taiwan NOW的總策畫。
為了2020年東京奧運,台灣從2019年就開始規劃,要在奧運期間將台灣文化帶去東京,讓世界看見台灣。林曼麗說,日本方一聽到這件事情很感動,「他們認為東京在辦奧運喜事,鄰近的台灣也一樣放在心裡,拿出最好的台灣文化團隊到東京共襄盛舉,這份心意已經讓他們很開心。」
當然,台灣有台灣打的算盤,文化部循「文化奧運」模式打造文化國家隊,除了回應台日友好情誼的大環境氛圍,另一方面則是希望當國際鎂光燈的焦點投注在東京奧運之餘,還能看見台灣在藝術與文化上的優異表現,以及自由、多元的普世價值。
要和日本「交流」文化,得先通透日本文化,而林曼麗就是最適合的人選。
出生於台南仕紳家庭的林曼麗,父親林有川是物理學家,卻對「手作」樂此不疲,林曼麗說,小時候家裡桌椅都是父親操刀完成,母親林鄭清柳更是林曼麗學習的典範,「我母親在生下我們4個兄弟姊妹後,還去日本學服裝設計與花藝設計,在那個年代,先生讓太太出國去日本讀書兩年的例子真的不多,這也讓我對日本有了最初的印象。」
林曼麗母親學成回台灣之後,結合學業專長從事服裝設計,林曼麗從小穿著母親縫紉的衣服長大,配色既台灣又日本,樣式也很特別,這也讓林曼麗對於「美」有了自己的感受與想像。
北教大退休的謝宏達教授與林曼麗是師大美術系同班同學,也是一起在李石樵畫室學習的師兄妹。他曾在2020年林曼麗從北教大退休的歡送典禮上表示,「小時候看到林曼麗就是優雅美麗,除了她的天生麗質,相當考究的衣著是自學裁縫的母親量身訂製,羨煞當年不少窮學生。」
從小就功課好,得人疼,林曼麗高中考上台南女中,開始了叛逆期,「我從小很會考試,但成績好無法滿足我的自我認同,我寫詩,投稿校刊;我開始畫畫,這才發現,藝術可以讓我表達自己的意念與情感,能讓自己開心,這種快樂,考試滿分無法取代。」
林曼麗決定報考師大美術系,而且在那個聯考排序填志願非常重要的年代,林曼麗只填了一個師大美術系,用執著與堅持回應自己內心的聲音,「我被當時的班導師罵到不行,但我很堅持自己的想法,可能因為太年輕,沒有想那麼多,只是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林曼麗順利考上師大美術系,也繼續「叛逆地」決定要去日本念研究所,申請進入東京大學文學院,主修藝術教育。「很多美術系同學問我為什麼藝術家不當,跑去念藝術教育,藝術教育有甚麼好學的?我就說,台灣的藝術教育如果沒有提升,社會沒有美學鑑賞水準,你們這些藝術家也活不下去。」
林曼麗在東京大學熬過10年光陰,念完碩、博士,還結了婚,生下2個女兒。她是東大第一位女性教育學博士,也是第一位外籍教育學博士。而當時博士證書編號第23號,在當時既排外,女男極不平等的東京大學,林曼麗的表現有目共睹,可以說是出色的台灣女兒。
尚未拿到博士學位,林曼麗就收到了來自台北教育大學的聘任邀請,返國任教。她一路培養藝術人才,1996年出任北美館館長,首創「台北雙年展」;2006年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當年故宮形象廣告「Old is New」更榮獲了美國博物館協會(AAM)謬思獎的金牌,翻轉了大眾對於故宮老舊的印象。
這次的Taiwan NOW,林曼麗也要翻轉日本,甚至國際對台灣的既定形象。
林曼麗說,台灣不只是故宮,不只是夜市或柑仔店,「我想讓世界看到我們很本土也很國際,在當代藝術部分的水準很前進,讓大家看見不一樣的台灣。」
林曼麗認為,Taiwan NOW不只對日本交流,也對國際發聲,「我們的當代藝術已經在水準之上,台灣已經和過去不同了,台灣當代文化的豐富多元,正能展現出台灣的活力與獨特,我希望透過當代藝術,讓台灣創作者發揮傳統與創新,展現台灣與世界的對話能力。」
台日交流Taiwan NOW藝術計畫中,林曼麗以「共享共好」概念為核心,將台日友情、感恩與祝福扣緊「繁盛之花」主題,內容包括視覺藝術、表演藝術與科技等跨界的藝術展演,再加上雙邊藝術家共同創作品,共同在台灣和日本人民面前呈現。
林曼麗認為,現在的國際交流已不是「一廂情願」讓對方來理解,而是大家攜手共創,「透過雙方藝術上的合作、理解、包容跟尊重才能真正完成。」
林曼麗說,2021年是日本311大地震10周年紀念,台日關係在這10年間改變很大,「要知道日本是會感恩的民族,這是很重要的善的循環。在這樣的氣氛之下,我們的籌備活動也得以順利開展。」
但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讓全世界措手不及,受到疫情影響,原本包括國光劇團、NSO國家交響樂團與NTSO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等台灣表演藝術之光,都無法前往,幾經討論,最後選擇以跨國共製與線上科技藝術等方式,將當代台灣介紹給日本。
但也是因為疫情,日本慨然捐贈台灣疫苗達400萬劑,這也讓台灣民眾深深感受日本的善意,「疫情已經讓大家回不去了,就算疫情可以結束,也不會跟當初一樣。而人類經過這段時間跟病毒對戰,用新的做法找新的出路,自然會演化出多元的樣態。」
林曼麗說,「我們找的藝術家,也一定是對台灣文化有著高度興趣,這是共創的基礎。」舉例來說,年底將在高雄會場衛武營演出的台日新創歌仔戲「阿婆蘭」Aphrodite,導演是日本知名藝術家柳美和,聯手南台灣歌仔戲三大團「秀琴歌劇團」、「春美歌劇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同台共演。
林曼麗說,柳美和被外界認知的身分是藝術家,但她近年熱衷劇場藝術,參與許多劇場演出,擔任導演,「她很可愛,這幾年都來台灣參加媽祖遶境,買了台灣的藝術卡車運到東京展覽,對於台灣文化非常著迷,也對台灣有深厚的感情,現在學起台語。」
日人特愛蘭花,柳美和由此開始觸發她的思考,但為什麼日本的蘭花千篇一律,每一盆都長得一模一樣?原來因為日本人特別喜歡某一種蘭花,於是花農就開始改良,但是原生種的蘭花究竟樣貌如何,柳美和開始溯源到因島上盛產蘭花而改名的台灣蘭嶼,發現了台灣原生種蘭花的分布與習性,她甚至去台大研究資料,徹底理解之後,有了台日新創歌仔戲「阿婆蘭」Aphrodite。
林曼麗說,日方為了支持台日交流Taiwan NOW藝術計畫,還特別設立了一個ASIA NOW的組織,「台灣就是第一站,就是ASIA NOW的第一檔活動,成功之後,將來也可以用中國NOW,新加坡NOW的品牌 ,持續介紹亞洲的鄰居們。」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也說,經過奧運之後,現在日本民眾對台灣的感情可以說是史上最高,「此刻,以『花與祝福』為主題的Taiwan NOW登場,更具意義。」泉裕泰說,今年是311大地震10週年,Taiwan NOW的展覽及表演,很多日本朋友,也一定會有一樣的想像與連結,「只有台灣才能有如此細膩、為日本著想的規劃。」
泉裕泰稱讚「細膩」,的確所言不假。林曼麗的細膩,大到藝術進程控管,小到生活日常,嚴謹律己,極拘小節,這也是林曼麗的「強項」。
林曼麗碩士班學生、NSO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郭玟岑說,老師就是集智慧與高雅於一身,日本文化在她身上已徹底內化,她的一個笑容,一個小動作,都足以聯想到充滿禮貌,嚴謹的日本文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上課時會帶著扇子上課,邊聽同學報告,邊輕輕搖扇;遇到我們報告很好笑的時候,她是拿起扇子半掩面,頭會側往一邊去微笑,非常優雅。」
有著日本人的自律,從林曼麗的生活細節就看得出來,晚餐就只吃一點點。郭玟岑回憶跟老師一起吃飯,老師會把盤子裡自己要吃的份量框好,然後對著學生們說,「誰誰誰你幫老師吃其他的,老師這樣就夠了。」
有時候工作場合工作太晚會訂便當,一次林曼麗看到便當,就跟辦公室交代,「把便當給沒有開會,但還在忙的同事,叫他跟我交換,幫我買一個御飯糰。」無論何時,林曼麗永遠節制。
林曼麗工作多年的夥伴觀察,林曼麗是工作上的女強人,立定方向就不輕易妥協,但她又對家庭非常照顧。一次傍晚開會正在嚴肅地講預算,電話響了,只見林曼麗接起電話立刻轉變聲調,輕聲細語:「我還在忙,等一下就回家了。」原來當時是先生打電話問她甚麼時候要回家。掛下電話,「這預算不能這樣看啦!」林曼麗一秒轉變情緒回到公事,展現她強勢的一面。
林曼麗說,Taiwan NOW計畫比預期多了一年,她沒有一天不為這件事感到緊張,「但沒有藝術家想放棄,政府也不想放棄,我就沒有放棄的理由。」林曼麗說,國際交流有很多面向,文化也很多元,選定當代藝術為核心是她的決定,她的專業,她的美學與她的判斷,「我是總策畫,要批評也沒關係,這是我的責任。」
信念堅定,一肩扛起,沒有灰色空間,林曼麗再忙,依然優雅,她很台灣也很日本,從她的身上,我們也看見了Taiwan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