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書評》把毛病縮小的生命時間

《小毛病》和煦的醫者之眼
2021/4/9
文:李筱涵/圖片提供:有鹿文化、OpenBook

「生而為人,我只能往前。」吳妮民在散文集《小毛病》自序為全書的有限時間觀定錨,全書卻以循環反覆的月相為隱喻,從全黑的月全蝕、生光、復圓又回到初虧之時。以談張愛玲的孤獨死開篇,也以與同樣是醫師作家的黃信恩對談孤獨死作結。看似循環的歷程裡,實則在時間推進與生命經驗的累積中,人已站在不同的定點,開展出不同視野。因而關於那些他人或自身的癖性與病痛,皆在這樣拉遠的距離中,變得逐漸輕盈如毛。 

然而舉重若輕,是來自對於生命之重有所領悟的轉化。以黑色調為基底的輯一「食甚之時」,多描寫對於老、死的思考。〈巨響,無聲〉因工作所需出入療養院的吳妮民,從諸多重聽的長者身上,照見肉身終將在過久的耗損之後來到「只能安靜以對,孤獨其身」的境地。在眾人呼喊、事主靜默,這樣喧囂與寂靜的聲景對照中,勾勒出一則則孤獨死的社會案件,收束在一起重響無聲的墜樓意外。 

屆齡35歲的作者因此意識到,我們的生命,自出生就像沙漏倒轉,活著的每一秒都是「餘命」。吳妮民從這樣的生命哲學中,開始專注於人生當下每個時時刻刻,用意志選擇延長身體使用年限,皆因她心有所愛,不忍肉身過早頹敗。醫師學養所帶來的理性思維,未曾削減她對人世常情的眷戀與哀感。游離於感性與理性敘述的調性,無疑是吳妮民《小毛病》的恆常基調。 

吳妮民並不常按生老病死時序描述生命歷程,她從婦產科產檯上流產胎兒的死來談生。〈脫胎〉最讓人怵目不已的,並非那心跳逐漸停止的微小身體,而是孕婦深沉的哀痛。在吳妮民眼裡,骨肉消蝕的愛,把生命時間餵養子代的愛,不僅交付自我,也令人感傷。這種母子之間愛的糾纏,既深刻,也深及愛的本質。在全書輯三「復圓之時」幾篇描述自己與母親之間的關係,也能見到這條母女之愛的脈絡在書中延續下來。 

(圖片取自 flickr / Christian c)

與「我」的小毛病共處

前兩輯收錄的文章裡,讀者可以看到吳妮民以醫者身分在診間、在日常觀察的所思所感。診間的患者各自帶著己身的困擾而來,吳妮民對他們的關注並不冷眼,她記述因病背負的生命故事,從中體會生命隨之而來的情緒起伏。另一方面,我們也能讀到脫下白袍的吳妮民,在夜晚面對失眠的自己,以及同樣成為病人的自己,如何重新看待身體病痛在每個人生命當中發生哪些作用。而由這些作為起始之後,輯三則是作者透過書寫來重新理解「吳妮民」的歷程。

散文的書寫總歸要回到作者自身。這一輯收錄的文章,像是吳妮民從小到大的記憶身世考。從姓名開始,觀覽每個被給定的名字,從病例爬梳病患的生命史,以及驚覺這三十年來逐漸活成「妮民」的模樣。「我」從抽離觀看的位置,突然就與「妮民」合為一體:坦然接受自己的怠惰性格;盤整與理解母女關係,顯示心理在不同生命階段的成熟;以及著墨於生理時間不斷推進的自然變化。

在一次訪談中,吳妮民聊起她的《小毛病》,總不知不覺提起35歲。〈雪色〉標誌的年紀,也在35歲。不斷竄出的銀白髮荏,感受時間作用在自己身上,看著友人如對鏡自照。「我」描寫友人「和過往的那個少年相比,我總覺得有魚尾紋的你比較好,有白髮的你,也比較好。」在讀者眼裡,這也像是一種自陳。像「我」終究接受了我們一起慢慢變老,這樣也都好。

閱歷來自江湖,相見不如懷念 

《小毛病》走到輯四,又從「我」自身往外,記憶那些過往留在生命不同階段裡的人,多年之間,各自來去。有的在過去某些關鍵時刻彼此錯身,有的只能在不同聽聞間拼湊他可能的人生際遇。無預期闊別重逢湧上尷尬的閃躲,或者意會到人生偶爾必要的迷糊與謊言,在吳妮民筆下,在童年、求學、工作階段認識的各色人物速寫中,將數十年成長記憶濃縮在內,是存在「我」生命階段的他者剪影。

輯四最後停在一篇記述童年玩伴菜鳥仔的文章,像一幅平靜的田園畫,也像是為這輯收錄的文章留下一個註腳,依稀遺忘的過去恍忽如夢,若不寫下這些,恐怕自己也被夢所遺忘。吳妮民無疑是多情之人,以有情之筆記憶下這些,作為自己得以藏身的記憶防空洞。

與病偕老的醫者式浪漫

《小毛病》收錄了吳妮民與醫師作家黃信恩的「文學相對論」做為彩蛋。兩位醫師對談,有時讀來像醫學百科,卻不曾脫離社會,聊起診間的阿嬤們,就像我們日常的街坊鄰居。幾篇對談從傳染病、癌、慢性病到孤獨死,從急性、無所預期到有所準備之間,不同的心境遞進,時而為醫者,時而同為病人;在病癥與時間對待世人的同等照拂中,接受人同此病,感受自己與診間的病人一起慢慢老去。

相對於全書前段對於孤獨死議題的驚訝與衝擊,走筆至書末已有了不同的體悟,它最極致的恐怖也許不在形式,而在更平實、更日常中,逐日被遺忘的哀傷。因此《小毛病》所關注的議題並不「小」,它精微深入日常肌理,透過吳妮民的醫者之眼,慢慢勾勒出世事的病理。老病為個人身心所帶來的巨大衝擊,終在自然時間中縮小為萬物之一,這是《小毛病》為我們帶來的寬闊與坦然,在月相的陰晴圓缺中,讓充滿毛病的生命回歸自然。

小毛病

作者:吳妮民
出版:有鹿文化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吳妮民
家庭醫學專科醫師,寫作者,臺北人。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臺北文學獎等,著有散文集《私房藥》(聯合文學,2012)、《暮至臺北車停未》(有鹿文化,2015),及《小毛病》(有鹿文化,2021)。作品散見各文字媒體,並獲選入《散文類》、《九歌年度散文選》、《我們這一代:七年級作家》等輯。

延伸閱讀

書.人生.吳妮民》在海明威的酒館裡

對談》走過生理的里程碑,回頭看女人的身體:李欣倫、吳妮民談《以我為器》

話題》愛城,也愛人——讀黃信恩《12元的高雄》

內容提供:

172.30.14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