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3分鐘競技場 只會唱歌夠嗎?

選秀節目像羅馬競技場,台上3分鐘就能決定命運,想成為下一個巨星,什麼條件才夠力?
2020/7/17
文:王心妤/攝影:吳家昇/影音:黃大維、賴麒元

一進到陳子鴻「喜歡音樂」的辦公室,映入眼中是氣派的辦公桌,但一轉頭,房間另一邊卻是一把紅色吉他加上大小音箱。趁攝影佈置場地的空檔,公關小聲地跟我分享,「老師只要有空就會練吉他。」辦公室從中間劃一刀像是不同世界,但兩邊這次卻完美融合,一如陳子鴻的身分,一邊是喜歡音樂的老闆,另一邊則是貨真價實的音樂人。

陳子鴻1999年創立「喜歡音樂」,成了不少大咖的幕後推手,不只挖掘出創作才女戴佩妮,更一手打理「二姐」江蕙的大小事。他至今已製作超過300張專輯。從政大金旋獎發跡,陳子鴻抱著傳承想法,不只擔任電視選秀節目的評審,大小校園的比賽,也能看到他的身影。

陳子鴻笑說曾被說是「花瓶」,因為長得夠帥。

校園比賽、選秀節目  標準大不同

「許常德都說我是花瓶,因為他說我長的帥。」陳子鴻突然冒出這句話,逗得現場朋友笑出聲。陳子鴻擔任評審時,總是帶著微笑,偶爾穿插一句幽默話語,先化解參賽者的緊張,再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給出建議。

陳子鴻回憶首次擔任固定節目的評審是在「超級新人王」,後來的「超級星光大道」、「超級偶像」,到近幾年的「超級紅人榜」、「聲林之王」,也都有陳子鴻身影。

懷著傳承的想法坐上評審台,手裡成績決定了參賽者命運。成績該怎麼打?參賽者還有沒有下一次機會?陳子鴻認為首要條件就是本職學能,參加歌唱比賽,唱得好不好當然最重要,但更多考量還在後頭。「除了基本功,外表有沒有可塑性,也是要想想。」

若只是校園比賽,考慮台上5分鐘的表現就足夠,但選秀可就大不同。「我們要考慮的,當然還有他的外表,我認為外表也是實力的一種,當然不是要長得多好看,而是有沒有打理好,讓自己有個藝人的樣子。」考量更多的還有未來性,陳子鴻舉了例子,「若是今天來的人已經50歲了,選或是不選?」我疑惑地回了句,「要考慮一下嗎?」他搖搖頭說:「是直接不考慮了。」選秀節目就是場馬拉松,前100公尺跑第一名還不夠,而是過程賺了多少眼球,獲得多少關注,支撐自己在演藝圈這條路多走了幾步。

陳子鴻不諱言,剛開始當評審時,要淘汰人總是有點不忍,「尤其是在差一點可晉級的時候,真的會有點猶豫。」但久了之後,陳子鴻發現參賽者來來去去,若是發現參賽者不適合,讓對方早點認清未來,未嘗不是件好事。

陳子鴻分享擔任評審的內心掙扎。

歌好舞妙已不夠 你還會什麼?

談到目前的參賽者與十幾年前是否不同?陳子鴻認為,「現在20歲的音樂人比我20歲時懂的多太多了,因為資訊太發達,要立足,懂的事情要更多。」陳子鴻搬出天后江蕙笑笑說:「像我們家二姐,她什麼都不做,以前叫她幹嘛都不要,就是好好的每年做好唱片、開演唱會。」但現在時代已經不同,參賽者站上擂台的那一刻,只有歌唱得好或舞跳得好,已經不夠。每位觀眾或評審都期待「你還會什麼?」

參賽者既然更多才多藝,要造出一位大明星怎麼反而更加困難?陳子鴻認為目前社會,對觀眾來說已經誘惑太多。「你絕對無法想像,我小時候布袋戲收視率是97,現在連9.7都要放鞭炮了。中午播的時候,路上連行人都沒有,你很難想像吧?」現在觀眾不只有100多台電視節目可看,打開電腦還有各種類型YouTuber可以選擇,想讓眼睛休息一會兒,打開手機更有近兩年特別夯的podcast,「連選秀節目的選擇都變多,可以看到日本、韓國、甚至荷蘭、澳洲,隨便觀眾選擇。」讓大家聚焦在同一件事,變得更加困難。

陳子鴻談參加比賽,只能「抱最大的希望,盡最大的努力,作最壞的打算,你隨時會被淘汰」的想法。

多種誘惑改變唱片業 基本功不能廢

雖然消費者選擇變多,觀眾關心的續航力變短,但陳子鴻認為這樣的轉變其實不盡是缺點。身兼唱片公司老闆的他坦言,現在都會希望旗下藝人多方位發展,以從選秀節目「聲林之王」出道的許莉潔為例,比賽結束後順利推出新專輯「不就範」,宣傳期展開的同時,也要同步經營個人社群平台。偶爾在IG、Facebook上分享生活動態,或在YouTube上傳些翻唱影片,利用各種方式讓大家「記得」。

陳子鴻坦言,多元刺激的環境衝擊下,挑選有潛力新人的眼光沒辦法像過去這麼精確,「像我們公司十多個藝人,我已經不知道他們會在哪個時候因為哪些事情紅起來。」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基本功做好,為隨時到來的那一刻做好準備。

「抱最大的希望,盡最大的努力,作最壞的打算,你隨時會被淘汰。」陳子鴻給出殘酷卻真實的註解。每位參賽者只能努力做好萬全準備,但站上舞台後一個動作、一個轉音,都可能成為爆紅或失敗的理由。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