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尹錫悅戒嚴風波 看韓國人的示威文化
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記得那天,加州陽光篩過樹葉灑下,照在文青風格的露天咖啡座,烘焙豆香伴隨爵士音樂,但我為何嗅到詭計,一切越來越像精心佈局的陷阱?攝影機朝向男女記者,主辦人帶著笑意說:「這次很變態。今天不是你們報我,你們每個人都上報了。」
若不是原先認識的文化部駐美人員在場,否則我看著眼前這個初次見面穿著唐裝、金髮披肩的台味怪叔叔,聽他嘴裡說出「變態」、「牽手」、「愛」等混雜諧音的抽象比喻,怎麼也想不到,洛杉磯這場下午茶宣告的內容,竟是攸關太平洋另一頭、貫穿台灣百年藝術史的大事:數百件流落海外的國寶作品要回家了。
事過好久我才領悟,這場詭異的記者會,背後是一個藝術家拿出一生鑽研嫻熟的手藝,懷抱一期一會心情在向他敬愛的收藏家致意。這一個把記者會當成藝術品來搞的怪咖是旅美雕塑家陳飛龍,30年來他守著一個承諾,掛了一個頭銜叫「順天美術館館長」。
當一位藝術家館長要辦一場記者會,宣布庫存即將清空,送光他守護30年的館藏,可想而知,必然引爆他藝術家的浪漫情懷。難怪他故作神秘,說這一次絕對「變態」,後來才解釋「變態是改變形態的意思」。1991年順天堂藥廠創辦人許鴻源臨終前,在病床上握著陳飛龍的手,把600多件橫跨台灣百年藝術史的精華作品託付給他。
在他過世近30年後,美國的順天美術館跨海把收藏品無償捐給國立台灣美術館,許鴻源生前的一句話是最佳寫照,「我長眠了,但我還在繼續作夢。」
1975年的台灣還在威權體制下,許鴻源把珍藏畫作帶離家鄉,歷經45年這600多件作品暫居美國之後,如今靠著下一代的手,牽著這些國寶級畫作回家。2019年6月,加州爾灣的告別展一角是許鴻源的半身塑像。肉身死了,但這場夢還沒結束。塑像的作者陳飛龍告訴我,「許博士看著生前的夢想成真了」。
一個沒說完的故事,一件未完成的作品。
出身彰化、事業有成的藥廠創辦人,為了支持藝術家創作,系統性、地毯式收購不同年代、各種流派的作品。每一幅畫收納了一個時代的台灣。老先生過世多年之後,這個用愛包裹著的時空膠囊就這樣橫跨地理與時空疆界的限制,突然打開了。許鴻源的兒子許照信也已年邁,他告訴我,「爸爸生前有交代,這些畫不是我們自己的,這些畫是台灣人的資產」。
「許博士你收藏這麼多畫是拿來養蚊子嗎?」多年前,陳飛龍純粹是一個旅美的雕塑家,第一次來到許鴻源的董事長辦公室內,看到陳澄波、廖繼春、李梅樹、洪瑞麟一個個台灣藝術史的大師級畫作攤在眼前,年輕的他竟然全都不認識。許鴻源驚訝:「你這麼關心台灣,對自己的根竟如此陌生。」那個年代長大的台灣人,不知台灣事,陳飛龍工程科系出身,到了美國才轉換跑道學藝術。
「把手牽起來,把夢做大。」
看似設局的記者會上,陳飛龍提到許鴻源必定以愛形容,談到親自赴美探視館藏的文化部長鄭麗君必稱「牽手」,說順天找到一個好牽手。原來好像活捉記者的茶會背後,要說一個關於愛與牽手的故事,每個台灣人都是故事的一部分。陳飛龍說:「很少有收藏家單單為了愛,想靠自己的力量,為一個族群留下文化遺產。這些收藏不是屬於家族,最終要交到台灣人手裡。這個展覽是要大家出來見證,這些收藏背後是一顆愛心。」
2019年順天美術館典藏捐回台灣後,652件展品被完整保存在國美館庫房,文物清點後的下一步則是研究、展示。
國美館典藏管理組組長薛燕玲說,順天美術館捐給國美館超過652件作品,都是許鴻源超過30年以上的收藏,「他以一種回饋台灣的心,一步一步收藏台灣近現代藝術家創作。」
不過在整理、研究順天典藏時,薛燕玲也意外發現,外界多半認為許鴻源是從1979年起才開始收藏台灣近現代藝術家作品,但在許鴻源口述自傳當中提及,「生平『買』的第一張畫作是廖繼春的作品」,對比許多資料顯示,「許鴻源『收藏』的第一件畫作是廖繼春〈淡水遠眺〉」,似乎有些出入。
薛燕玲表示,許鴻源與藝術的結緣從信仰開始,他和台灣前輩畫家廖繼春同屬台北基督和平教會,根據資料指出,「1953年前後,許鴻源就買了一件30號大小的廖繼春油畫,並放置在台大附近的空間,然而這棟房後續遭火災,畫作因此燒毀。」薛燕玲推測,應是廖繼春得知此事後,後續才將〈淡水遠眺〉送給許鴻源,成為許鴻源收藏的第一件作品。
從事典藏工作多年,從畫作、史料中找尋許鴻源收藏軌跡,推翻過往說法,這是薛燕玲從沒想過的事。
只不過薛燕玲的新發現還不只這一樁。
薛燕玲指出,廖繼春是許鴻源收藏的第一個藝術家作品,第二位則是郭東榮〈巴黎寺院〉,第三位藍蔭鼎〈台灣鄉村〉,畫作裡描繪高雄旗山農家風景,代表著許鴻源對台灣土地的熱愛。
直到1979年至1989年間,許鴻源才開始「有系統」的大量收藏20世紀台灣畫壇名家的作品。薛燕玲認為,這個階段正值台灣經濟起飛,帶動藝術產業發展,畫廊也紛紛成立,藏家也有更多管道購藏畫作。
薛燕玲能解密許鴻源,全因許鴻源有寫「收藏卡」的習慣,每張畫作都有一張專屬的收藏卡,上面標示藝術家姓名、作品名稱、作品年份、作品只寸、哪一年購藏、放置在哪個地方,假設沒有寫夠藏來源,目前推測多半是和藝術家本人購買。
薛燕玲笑說,雖然許鴻源的收藏卡仍有許多謎題待解,但研究過程卻處處充滿驚喜與感動。尤其讀到許鴻源生前曾委託藝評家謝里法為他的收藏品編寫的《20世紀台灣畫壇名家作品集》,當中提到,許鴻源雖有3個孩子,但卻告訴後代,「這批收藏品不是屬於你們,而是屬於台灣人,希望有一天這些作品能回到故鄉台灣。」
國美館長林志明表認為,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在一連串的國際斷交,社會人心動盪的時刻,在國內也興起鄉土文學運動,謝里法也書寫「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重整台灣美術史觀,此時在國外許鴻源的順天美術館也有系統收藏台灣藝術家創作,不僅走在時代尖端,也是由內而外的體現主體意識。
目前國美館也逐步將順天美術館的典藏數位化,其中以油畫最多共計370件,水彩88件、版畫77件、水墨52件等,而許鴻源收藏的畫作中,又以藝術家洪瑞麟的作品最多,共有26件,另有前輩畫家陳澄波、李梅樹各7件,廖繼春6件,藍蔭鼎4件等。當中又以李梅樹為許鴻源夫婦畫的肖像最為獨特。
林志明表示,早年藝術家作畫不喜販售,許鴻源為了求畫,時常送藥給腸胃不好的李梅樹,因而建立情誼,讓不賣畫的李梅樹自願為許鴻源夫婦繪製肖像。不過這幅肖像畫李梅樹當時畫了2幅,另一幅李梅樹當時畫完覺得不夠好,把畫得較好的給許鴻源,剩下的這幅則收藏在李梅樹紀念館裡。
〈許鴻源夫婦像〉是在李梅樹家中完成,畫作以古典畫法與精確的素描功力,呈現寫實的人物像,畫面宛如復古老照片,構圖冷靜且理性,色調優美沉穩。有趣的是,林志明先前曾到李梅樹家拜訪,他笑說,「許鴻源夫婦像」裡的室內擺設,至今都還在李梅樹老家中,畫作彷彿凝結了時空。
2021年國美館也將舉辦大型展覽,將順天美術館典藏透過展示教育,讓這批在外「留學」多年的台灣畫作,再次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