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尹錫悅戒嚴風波 看韓國人的示威文化
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在泰國炎熱的天氣下,揮汗走在曼谷吞武里區的巷子,街邊的小販打著瞌睡,三三兩兩的摩托車從身邊呼嘯而過,沿著彎彎曲曲的街道,穿越過一間泰國常見的寺廟,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寧靜的泰國水上人家社區。
藝術之家(Baan Silapin)就位在這個社區裡,它像是台北的寶藏巖,一排水上房屋中有著幾間小小的、販賣藝術品的店家。週六的下午,在不是太寬闊的一間水上房屋內,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口音各異的遊客。正式表演還沒開始,前方表演空地上,一群小小的孩子正聽著老師哨音,練習基本馬步,「一、二!一、二!」,可愛動作逗得不少遊客拿起相機猛拍。
時間一到,正戲登場,穿著傳統泰式服裝的表演者首先登台,細緻華麗的手工服裝看得出泰式美學工藝,接著登場的是泰國神話中著名的猴神哈努曼(Haruman)和他的愛人美人魚(Suphannamacha)。操偶師三人一組,把哈努曼和美人魚舞得栩栩如生,觀眾幾乎忘了身穿深色服裝的操偶師存在。
這是孔邦欒木偶劇團(Klong Bang Luang Puppet Show)的表演,劇團成立9年,除了接各種商業演出外,每週六的下午都會到藝術之家免費表演,這樣的表演已經4年多,由於是免費,操著哈努曼和美人魚的操偶師,最後總會帶著木偶到觀眾席中互動,希望觀眾自由樂捐,贊助劇團,也贊助無償提供場地的藝術之家。
對木偶劇來說,最困難的部分在於3名個性不同的操偶師,一旦上場,3個人就必須默契十足,把木偶表演得活靈活現,在場下不管彼此如何看不順眼,舞台上,呈現觀眾的就只能是不斷練習所培養的默契。
就是這樣的默契,讓劇團成員即使一路面臨許多挑戰,最後依舊聚在一起持續表演。已故泰王蒲美蓬(Bhumibol Adulyadej)過世那年,為了致哀,泰國政府禁止所有娛樂表演,劇團斷了生路,所有成員只好專心在自己本業以維持生計,但大家內心對表演藝術的熱愛,禁令過後,再度讓大家團結。
劇團經理莎西皮孟(Sasipimon Pajontit)表示,其實劇團成員大家都有自己的職業,劇團可以走到今天其實很辛苦,因為大家的生計都不是依靠表演,「我們想做我們熱愛的事情,但要先讓自己存活下來,存活下來就可以繼續回去做熱愛的事情。」
近來因為2019冠狀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所有公開表演活動都必須暫停,劇團再度面臨斷炊。莎西皮孟說,這次不只劇團無法表演,成員們原本職業也都受到影響,有些成員因此改做送貨司機,但對表演的熱愛,讓大家都希望這波疫情趕快過去,才能早日回到台前,繼續帶給觀眾歡樂。
除了在大眾面前表演外,劇團有著更神聖的任務,就是要傳承這樣的傳統藝術。
每週六下午在藝術之家,除了表演外,劇團成員還利用表演前後,訓練新學員基礎台步和操偶技巧,他們小至9歲,大至大學生,人數約在10人左右,有時候劇團會讓小朋友上場,即使有錯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學習經驗。
特別的是,這一切教學都是免費
莎西皮孟說,有的來學習的小朋友,是看過表演後覺得很有興趣,主動加入訓練;有的則是家學淵源,例如表演剛出場、身穿華麗戲服的Thong,家中就是製作泰國傳統服飾,因此Thong對傳統文化也特別有興趣。
今年大二念工程的溫俊松(Thahapon Reongwijitra)也是從小就對傳統表演有興趣,12歲開始學習箜舞(Khon Dance)直到18歲,18歲開始學習傳統木偶戲一直到現在21歲。熱愛傳統藝術的他,曾一度想要去念專門的藝術學校,但畢竟表演藝術的飯碗不好捧,家人勸他去念工程,課餘時間還是可以繼續跳舞的興趣。
問起為什麼喜歡泰式傳統藝術,溫俊松露出一個泰國人常見的靦腆笑容說:「因為我看到觀眾的笑容,那種笑容是會讓我印象深刻的。」
這樣的信念也存在著劇團每個人心中,莎西皮孟說,如果劇團向觀眾收費,大家就沒辦法看到貧窮人的笑容。「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每個人的笑容,有錢或沒錢都一樣,觀眾的笑容可以帶給表演者幸福。」
表演結束後,遊客們逐漸散去,位在運河旁的藝術之家又恢復寧靜,只剩遠處偶爾呼嘯而過的長尾船劃過水的聲音。劇團成員帶著小小練習生們,繼續在剛剛的表演場地上練習基本動作和馬步,沒有了喧嘩,回歸初心,對表演的熱愛才能悠遠流長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