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圓點、精神病與藝術 再見草間彌生女王

如今「圓點」早已是草間彌生的招牌,但在年幼時期,飽受病痛折磨的她或許也未能想到,這些在她眼中伴隨一生的幻聽幻覺,有朝一日會是現代人所渴望了解的世界,她以藝術造就了一種脫離塵世的烏托邦,也解放了為疾病痛苦的自己。
2024/12/30
文:王寶兒/照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年末之際,年度字、年度新聞等各類票選活動結果紛紛出爐,日前有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舉辦「2024年度十大藝文新聞」票選,由奇美博物館推出英國國家藝廊展拔得頭籌,富邦美術館推出梵谷展則緊隨其後,顯見台灣人對國際藝術展的關注度,對喜愛藝術展覽的觀眾而言,更是豐收一年。

而年底登場、來不及列入票選,但必然留下好口碑的,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展覽絕對是其一。

距離2014年國立台灣美術館推出「夢我所夢:草間彌生亞洲巡迴展台灣站」,這是睽違9年再登台灣的大型草間彌生個展。北師美術館統計,在開展前,早鳥票就已經賣出3萬張,預售票則賣出約1.2萬張,顯見今年高齡96歲的草間彌生魅力依舊驚人。

開幕前,館方特別安排媒體日,眾人與巨大的桃紅色黑點氣球擠滿展廳,總策劃林曼麗對眾人說,這些氣球是作品「圓點的強迫妄想」,也是草間彌生在1998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所展出的作品。而除了這件作品以外,其餘69件作品全是首次在台灣展出。

首度展出是個亮點,但同時也意味著,館方要挑戰介紹大眾較為不認識的草間彌生,甚至連展覽主視覺都刻意選擇草間彌生年輕時期樣貌,而非大家印象中熟悉的鮮豔「南瓜女王」,從展覽中最為可貴的也便在於此,藉由這些展品,讓草間彌生的蛻變一目了然。

草間彌生早年闖蕩紐約藝壇,在反戰浪潮中也勇於參與社會運動,走上街頭高喊愛與和平,更支持性解放,被冠以「嬉皮女王」標籤。(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草間彌生出生於1929年,家裡以育苗採種廠維生,父母感情不睦,她從小患有幻聽、幻視症狀的精神疾病,童年時期拿著素描本於花圃中描繪,會聽見植物交談。1948年,她進入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就讀日本畫科,到1957年獨自搭機前往美國西雅圖闖蕩藝壇,在美國待了16年後才因治療疾病返回日本。

展中最早作品是1951年創作、相當能代表她今日創作風格的畫作「點」。有關圓點風格,草間彌生曾多次向外界提及精神疾病促成其標誌性圓點,而這幅1951年的畫作「點」創作值草間彌生就讀美術工藝學校期間,是她赴美發展前少數留下的早期圓點系列創作。

草間彌生在1957年離開日本前,大量銷毀自己早期作品,僅留下約兩千件作,讓這次來台展出的1951年展品「點」(42.7 × 30.2 cm,墨水、紙 ©草間彌生)更顯珍貴。(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林曼麗說,許多藝術家同樣飽受精神疾病所苦,草間彌生獨一無二的是在內在精神狀態影響下,表現出自己的美學表現與獨特眼光,這是形塑風格的重要關鍵。

如今「圓點」早已是草間彌生的招牌,但在年幼時期,飽受病痛折磨的她或許也未能想到,這些在她眼中伴隨一生的幻聽幻覺,有朝一日會是現代人所渴望了解的世界,她以藝術造就了一種脫離塵世的烏托邦,也解放了為疾病痛苦的自己。

主題照: 北師美術館12月21日起推出「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展,圖為最受矚目展品「圓點的強迫妄想」。(照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172.30.14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