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漫畫評論》慢板進行,卻有諸多量身打造的敘事武器:評阮光民《用九柑仔店》

以民生、人際交錯的「雜貨店」為核心,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問題,嘗試在生活中找出答案
2019/7/13
文:周文鵬(學者)
《用九柑仔店》內頁(©阮光民);本文圖片由遠流出版提供

繼《東華春理髮廳》2012年改編為同名電視劇後,漫畫家阮光民於2016年推出、目前出版4集的《用九柑仔店》,同名電視劇也將於今(2019)年8月16日首播。Openbook閱讀誌特邀深耕漫畫多年的學者周文鵬撰寫評論,帶讀者一起重溫這部精采的漫畫作品。

老人住的地方發生了什麼?

作為一部以「雜貨店」為題材的作品,《用九柑仔店》(以下簡稱《用九》)著眼的其實不是頹後再興的經營故事,而是一段舊事物如何面對世代更迭,如何與連結它的人們一同發掘自身價值的旅程。

如同《易經》原文「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所說,面對際遇起伏,當局者若能不為執念、框架所限,懂得辨用不同處境的遷化與趨力,任憑外界如何翻湧,變動之中總有契機。於是,在一座仍有往日氛圍的小村鎮裡,以民生、人際交錯的「雜貨店」為核心,無論黑手、廟公、郵差、農民、小販或手藝師傅,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問題,嘗試在生活中找出答案。

從堅持傳統工法,每批醬油都耗時半年的豆油伯,到惦記前妻和女兒,默默與書本相伴的蝸牛老師;從老年喪偶,踽踽擔下農務的水昆嬸,到即使一度潦倒輕生,依然恪守自然栽作,不願使用農藥的吉誠叔;甚至就連願意為青梅竹馬付出一切的兩金,也在在提醒著讀者,這個看似講述「老人住的地方發生了什麼」的故事,其實更想探討「住了人的老地方會發生什麼」,希望透過每個老、中、青角色的悲歡離合,反照出人所共有的情感軌跡。

日漫經驗中,僅在「人」與「人間事」裡營造劇情趣味,是取用文化/議題題材的核心策略。例如《夏子的酒》(1988)、《心言手語》(1994)、《棋魂》(1999)、《花牌情緣》(2008)、《昭和元祿落語心中》(2010)、《銀之匙》(2011)、《聲之形》(2011)等世代作品,無論使用專業、傳藝、職場或社會素材,其間故事性與娛樂價值的正循環,是它們之所以深得大眾喜愛,影響力遠勝教科書的主因。

令人欣喜的是,在《用九》中,「產業轉型」、「地方創生」、「文化傳承」這些嚴肅的命題,同樣沒有陷入宣導、闡揚般的任務迷思。它們恰如其份地被安排成推進故事、塑造角色的原料,也不曾因為顯眼的人文屬性,而衍生出表現序位的錯置問題。

以群像結構,詰問角色與讀者心中所謂的理想

就構成而言,以特定處所為據點,藉往來人士觸發劇情進展的《用九》,無疑與《亂馬1/2》、《GS美神 極樂大作戰!!》、《銀魂》等類型作品相仿,皆為在同一空間背景,交織出不同角色故事的群像劇。然而,比起「天道道場」、「美神令子除靈事務所」、「萬事屋」這些時而戲謔歡快、天馬行空的地方,「用九柑仔店」所承載的,更多是不可逆也促不及防的現實,是種種看似偶然的必然。

爺爺倒下後,俊龍放棄地產公司的工作,從都市回到故鄉繼承雜貨店。那裡滿是對雙親的記憶、對舊友的愧疚和對初戀的介懷,一度逃離的他,當然不肯定這是「正確」的選擇。但人生終究只有逃避與否的相對論。對他而言,西裝革履、協調舊屋拆遷與都市更新的每一天,其實也像離鄉背井換來的詛咒,令自己不斷意識到本想遺忘的一切。於是拉開了鐵門,邂逅一組組因果帶來的「客人」。

在早已為人妻母的兒時玩伴身上,歲月與長大彷彿舉重若輕。在孤獨滄桑的身障老人眼裡,隨侍在側的看護,早已比子女更親上幾分。在身世坎坷的美人心中,惡夢般的原生家庭,令愛情早已成為不敢奢求的溫暖。而作為情敵登場的建設公司執行長,則宛如世俗、利益視角的代言人,詰問著角色、讀者所以為的理想。

店鋪與地方休戚與共的理由,在於所有不能只靠感應門捕捉的喜怒哀樂。而這份相對嚴肅的故事氣質,也令《用九》有機會汲取「青年漫畫」的領域適性,以一種不仰賴誇張化、效果化的方式填補角色重量,勾勒出屬於自己的群像風格。

多軸進行,都影響著雜貨店的動向

由於角色眾多,《用九》的鋪陳方式其實並非線性,而是以多軸並進的方式纏繞著展開。乍看之下,「俊龍延續雜貨店生機」是當然主線,但隨著劇情發展,無論身世、情愫、前進、遺憾,角色間的相遇及衝突,也都使得每個單元故事的重心有所偏轉,甚至反過來影響雜貨店的動向。例如「昭君」作為後發先至的女主角,儘管帶著極其隱誨的身心創傷,卻依然因為深化了與俊龍的關係,而不僅在救贖自我的過程中促成了「用九灶咖」對居民向心力的加固,更架高了「恩沛」以執行長之姿前來收購土地、奪回舊愛的緊迫張力。

同理,「兩金」作為劇中重要的甘草人物,自身執著於「鳳玉」的辛苦情路也幾番令人焦急,甚至擔心他能否面對心上人情傾俊龍的事實,能否持續兩人的兄弟情,能否不斷跨越6小時的來回車程,守候在外漂的鳳玉身邊。

翻讀書頁,彷彿聽見作者低語著,正因為《用九》擁有太多故事,所以必須慢慢地說。鑑於篇幅所限,一般情況下,以四十餘頁承載3至4條軸線的資訊給出,往往容易消耗讀者的專注及投入程度,也將壓縮每段情節的伸展空間。

有趣的是,正因為《用九》中主、支線劇情是纏繞而非平行的相對關係,所以無論怎麼切割、拼湊,彼此之間或隱或顯的因果關聯,其實依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連帶感,令節奏體驗不至於碎裂。

例如第4集〈海上的房子〉一篇,便以40頁承載了兩金情路、恩沛開悟、創生會議、龍君戀、造鎮動態等5條劇情線。以五者各得15頁(兩金)、10頁(恩沛)、4頁(龍君)、8頁(會議)、3頁(造鎮)的比例而言,在兩金獨占37.5%篇幅的情況下,故事能否順利發酵或許仍在未定之天。幸而作者悉心布局,恩沛線與龍君線有其邏輯連動,同時龍君線、造鎮線又各重疊於會議線,形成了讀者端恰似15(兩金):14(恩沛):12(龍君):8(會議):11(造鎮)的感受質量,藉每段主、配角心境連結出事態感與推進感。

視覺敘事:以寧靜畫面,高分貝襯托出事件與情緒

透過阮光民兼作水抹與線筆的特殊效果,《用九》對於視覺敘事的處理,也有其獨到的風格。由於擅長以筆線取代網點,黑白漫畫特有的虛實互見效果,令疊線作出的陰影、紋理有如內建一定程度的動勢。因此《用九》不僅能在很少使用效果線與速度線的情況下說出視效十足的故事,也能因為視覺疏密的平衡原理,使用更多放空背景、渲染背景的表現。甚至無須綁定對白位置及角色站位,也能以漸層、擴散似的流動感,將單格內的視線暗示效果串成連環化的視覺引導。

另一個令《用九》能以靜圖實現類動態演出的特點,在於關鍵幀格的捕捉與連接。也就是以大量運作感明確的定格鏡頭,取代單純就定位的視覺結果(例如描寫喝水時以「水杯離嘴+開始講話」的瞬間取代「杯在嘴邊+仰頭吞嚥」)。以此為基礎,便足以搭配上文提到的演出或空景畫面,令讀者產生虛擬卻直觀的動視體驗。

《用九柑仔店》中以大量運作感明確的分鏡呈現動視體驗

就原理而言,這套複合處理其實與「對白」調動讀者心理,進而形成情節事件時間的敘事技法十分類似。(例如為證件照加上文字,便能以讀出文字的圖書閱讀時間為媒介,把同步遞進的心理體驗時間連結成人物做了說話動作的時間感。)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在演繹角色心境、體現靜態氛圍上頗具優勢。除了容易結合「鬼針草」、「蝸牛」等意象化的詞句隱喻,甚至只要利用放射型對話框,就可以借助對比效應,在滿是寧靜的畫面裡,高分貝襯托出事件與情緒的急轉直下。

這同時也能說明,為什麼在第一回〈回家〉裡,俊龍只用10頁就推翻前34頁所累積的一切,看起來卻不會令讀者覺得生硬。事實上,就算加入3頁回憶來強化情緒縱深,對於「是否辭職回鄉?」、「要不要繼承雜貨店?」等重大決定,7頁左右的篇幅,自然承載不了完整的情感曲線。於是如何加重心理活動的量感便成為首要問題,因為唯有給出「仔細思考過」的閱讀體驗,「苦思感」才可能令俊龍的改變順理成章。

從數據來看,這段過程總計44格畫面,其中17格無文字、23格空景打底、11格有人說話、13格以心聲形式呈現。彼此之間或有重疊,而這些交錯也令讀者在消化11個「有事發生」的推進資訊時,經由17個「觀察至上」、23個「意在景外」、13個「自我挖掘」的內容引導,不斷在《用九》式的類動態演出中延長自身心理活動的時間。

既為每一場形諸凝望、懷想、低迴、啞然的「內心戲」提供養分,也更適合發酵作者精心打磨的對白,化合出悠長的韻味。例如在〈回家〉第45頁中,末格一段「便利商店24小時確實讓人便利,但是柑仔店,是可以給人方便。」的對話,便不僅鋪開了後續跨頁的旁白使用,更結合了思維跳轉的邏輯衝擊感,引導讀者把「想通事情」的感受疊進閱讀體驗,彷彿角色也走過了相同歷程。

群龍無首,吉

就設定而言,從對比於雜貨店的性質衝突,到咬合恩沛及其權勢、地位的劇情張力,俊龍在地產公司的工作經驗,其實是一組很能發揮的材料。不僅如同第4集42至46頁裡一般,可以連接成兩種經營理念的價值衝突,這份張力甚至烘托了建設公司董事長的處事手腕,令他「眼裡只有利益」的角色觀感備加鮮活。但除此之外,目前俊龍仍未做出類似「還施彼身」或「學以致用」的行動,即便召開創生會議,觀感上也更接近「來自生活的發現」,而非「自身優勢的導用」。以此為例,後續若能活化角色人設及其背景材料的使用,可以想見,將有助於故事、人物的深度刻劃。

《用九柑仔店》內頁

同理,恩沛作為挾帶價值觀及愛情張力登場的boss級人物,沒能多為劇情帶來直指讀者的信念衝突戲,反而在幾個回合之內就提早成為友人預備軍,其實頗為可惜。昭君亦然。儘管〈月曆上的小點〉、〈惡水上的橋〉幾乎把角色魅力推上頂點,但不過6次翻頁便再次重逢的安排,卻彷彿因為過於短促的間隔,而削弱了一路積累的張力,令原本必須發酵的餘韻和「我們回來── 是因為知道那裡有等待」的衝擊都未竟全功。雖然第4集藉俊龍之口補述了「離開一年」的設定,但對讀者而言,在有太多事情可以處理的昭君身上,那些在劇情中與遠行、離別互為表裡,至少必須懸置一回的「真.隔閡感」其實仍顯不足。

進入第4集後,《用九》明顯加多了人頭戲、減少了空景的運用,也因為人頭戲同步放大了承載它們的框格,所以壓縮了其他畫格的比例。由於本作的人頭演出通常不帶背景,因此前述變化無疑提高了空白背景的出現頻率,令前三集對應於視覺密度的平衡感出現了減降。當人物表情隨著人頭戲的Zoom in而被放大凸顯,原本因抹色、筆線而交融著大量資訊的飽滿感自然也開始閃爍,令「多以情緒定義事件」的新閱讀體驗顯得相對單薄。

這當然不是「畫不畫背景」、「畫多少背景」的問題。事實上,基於無框對白的心聲表現原理,以第4集103至107頁裡昭君與恩沛的對話為例,在搭配帶有獨白、啟發意味的文字時,連續白背景不僅能將內心活動予以「對話化」,甚至更有116到117頁中,對應於製香教學的意象式、解說式用法。

換言之,真正與「背景放空與否」、「演不演人頭戲」互為表裡的,乃是敘事節奏、綜合資訊量如何與視覺體驗三相搭配的大哉問,是如何隔絕視覺與邏輯干擾,協助讀者蘊藉感受及心理時間的大目標。

作為一部成功以慢板行進的作品,劇味盎然的《用九》,有著許多為自己量身打造的武器。自帶動態的成像筆觸、緩和視覺的虛實導用、點染氛圍的光影平衡、理至哲思的細膩對白、纏繞開展的敘事章法、寓在言外的意象隱喻,每一項都在有限的條件裡尋求加乘之道,然後化牽制為己用,促使各個環節水到渠成。顯然,隨著一切漸入佳境、蓄勢待發,作者和作品,又開始探索另一次蛻變與因應的方向:

群龍無首,吉。

這樣一部內外兼備的國人原創,未來還會怎樣調和難得的質地、調性與暖意?還會如何演繹堅柔如水、和煦如光的生民感動?包括已經開拍的真人電視劇在內,實在令人萬般期待。

本作最終集《用九柑仔店5》,將於8月1日正式上市

【同場加映】

• 《用九柑仔店》真人版電視劇將於8月16日起,在華視、三立、衛視中文台、Vidol、愛奇藝、LINE TV及FOX頻道同步播出。

• 想知道更多關於漫畫家阮光民的方方面面?請訂閱、追蹤我們的Podcast節目:「閱讀隨身聽」,獨家專訪將於7/16首播!

延伸閱讀

餐桌對話》窮活與忙活:昔日的漫畫助手,如今的中年大叔

跨世紀台漫4》打破壁壘分明的少年/少女漫畫:任正華與《修羅海》和《頑劣家族》

專訪》凝聚台灣三魂七魄的變態魔術師:漫畫家韋宗成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