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樂旅人周昀 讓自己變成小時候需要的那個人

那麼誠實的說出因為沒有好好練琴所帶來的懊悔,打破了音樂家總是完美的神話
2019/7/13
文:趙靜瑜/圖:周昀提供

印象中的音樂系女孩,長髮披肩,不食人間煙火,感覺世界如童話般無暇美麗,中提琴家周昀(Rayna Yun Chou)就是如此。 

她外表像極了一般印象中的音樂系女孩,但她卻有一種隱性的反骨性格,她用她的社群網站「樂旅人」,安安靜靜,分享她學習古典音樂的大小事,至今超過40萬粉絲,上百萬瀏覽。她還有一個「漸快」網站,專門分享各種念音樂班的資訊,只因為周昀的想望,「我想要成為我小時候需要的那個人。」

從小就喜歡音樂,九年級生周昀先從鋼琴學起,國小三年級音樂班都被規定要選一個副修,她毫不猶豫就選了中提琴,「沒有理由,就是愛這個音色。」國中唸完之後她選擇出國留學。要出國就要準備,要找很多資料作比較,包括學校怎麼選,獎學金怎麼申請,如何讓自己更堅強,如何面對孤獨跟失落,當年的小周昀找不到可以這樣的分享,於是一路摸索,一路前行,「後來我記得我寫信給我媽媽說,我想要變成小時候的我需要的那個人。」

學音樂的人內心是很孤獨的,因為成敗都是自己一個人在承擔。周昀說,小時候的自己覺得,學音樂上會遇到的困難,大部分都可以用苦練去解決,但如果比賽沒有比好,那個失敗感會往心裡去,「但現在,長大了的自己覺得還是會遇到一樣的問題,但因為有了一些體驗,為現在的自己找到一些可以自處的答案,也可以分享讓大家知道。」

在「樂旅人」網站中,周昀以自身經驗讓外界理解古典音樂家的另一面,比如說她寫練琴的心態,比如軟弱。

在「樂旅人」網站中,周昀以自身經驗讓外界理解古典音樂家的另一面,比如說她寫練琴的心態,比如軟弱,「很多人都搞錯了。練琴的時候要像在演出時一樣認真仔細,演出與考試時反而應該要用從容放鬆的態度去對待。」周昀說,「這個說法第一次進到我的腦海時,我才發現自己也屬於搞錯的那群人。在應該比演出還專注的練琴時間裡,反而總讓自己偷閒。無論是在音樂上、心理上、還是姿勢上。即使遇上了小問題,也總覺得它們下次就會自己解決,直到真正演出被那些錯誤與小瑕疵嚇到。說意外其實也不意外,說後悔倒是十足。」

那麼誠實的說出因為沒有好好練琴所帶來的懊悔,打破了音樂家總是完美的神話。她想說的是,音樂家和你我一樣,沒有完美的那一瞬間,只有無時無刻不斷追求完美。

還有她寫「高興就練,不高興就別練?」她問著大家彷彿也是自問,「音樂本來就很艱深,演奏時也很無常,用再多時間都不一定可以掌握的事。但就是因為要用上一輩子,自己到底喜不喜歡就很重要了。在那些沒有成就感、沒有音樂會、沒有比賽、沒有掌聲的日子裡,是否還願意練琴、還渴望音樂?」

她的結論是,「每天花幾個小時專心專研練琴,心情不好時就當鍛鍊肌肉記憶。和老師討究音樂,讀音樂史聽音樂會,這樣滿心投入自己喜歡的事,當下其實沒什麼好急的。別著急,等機會來時,準備好的人在第一個音開始之前就已經能聽到成功。」

周昀說,「除了我自己的習樂經驗之外,我只是花一些時間把一些學音樂的相關資訊翻譯出來,這些資料都是公開的,要知道學音樂的人其實都有擠出時間的本事,就看你想不想作。」

這些過來人的經歷,彷彿一盞明燈,照亮了學音樂的孩子練琴練到天荒地老卻總無法突破的膠著心情。愛音樂,不要急。

周昀說,「除了我自己的習樂經驗之外,我只是花一些時間把一些學音樂的相關資訊翻譯出來,這些資料都是公開的,要知道學音樂的人其實都有擠出時間的本事,就看你想不想作。」

周昀說,透過這個平台,她得到了許多跟舞台上不同的成就感,「我因此認識很多讀者,有媽媽寄來小孩的自傳請我幫她改,有不是音樂班的因為看了我的文章,一直準備著,然後考上了新英格蘭音樂院我的母校,當我收到這封報喜的信,我真的很感動,我只是花一點時間整理了資料,比起別人的未來,這一點時間根本不算甚麼。」

周昀是來自台灣的中提琴家,國中畢業之後就赴美念高中,一路學習中提琴至今,現在全額獎學金拿到耶魯大學音樂院(Yale School of Music)M.M.A.學位。長年專研中提琴獨奏與室內樂曲目,已於國家音樂廳、台中國家歌劇院以及美國、歐洲等地演出。2017年於美國新英格蘭音樂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取得雙學士碩士文憑。

周昀除了以社群網站的方式,揭開古典音樂神秘的面紗之外,2016年她也以藝術家的身份成為新英格蘭音樂院創業獎(EM Grant)得主,回到家鄉台中創作了「你我那一分鐘」社會實驗性展覽。2019年更以該案獲選成為波士頓名家系列(The Celebrity Series of Boston)年度公共藝術項目,更名為「Concert For One」,今年9月將在波士頓展覽,讓音樂家與觀眾在街角相遇。

周昀除了以社群網站的方式,揭開古典音樂神秘的面紗之外,她也以藝術家的身份2016年成為新英格蘭音樂院創業獎(EM Grant)得主,回到家鄉台中創作了「你我那一分鐘」社會實驗性展覽。

周昀說,有一位觀眾進來之後發表感想時說,「原來音樂就是可以把世界隔離一陣子。」這讓她很感動,「平常對自己很嚴苛的我們來說,這好像是一種召喚,提醒我們,我們在做的是我們擅長而且有用的事情。」

周昀說,在台灣好像學音樂一定要當獨奏家,但其實在國外,「學音樂可以獨奏,可以拉樂團,還可以當老師,作音樂會行銷推廣,這些都很好,這也能讓古典音樂的產業更完整。」周昀說,音樂這條路再窄也不會比其他行業窄,根本不用太糾結。

「古典音樂進展到21世紀,它不是只跟其他樂種在競爭,它是在跟所有的娛樂競爭,當你有一點點閒暇,你會選擇聽古典音樂,看場電影,還是上網?很多時候觀眾不來聽是因為聽不懂,是因為音樂家不願意分享,我想做的,就是找到一個平衡點。」

「在這個世代,如果還認為古典音樂高高在上,這是很危險的想法。」周昀認為,還有很多很多一群人,不是不喜歡古典音樂,只是沒有機會接觸古典音樂,「音樂家必須要提供這個機會給他們,這是音樂家的責任,不要等到古典音樂都消失了才來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多做一點努力。」 

周昀的「你我那一分鐘」的社會實驗,彰顯了音樂的分享本質。

在「你我那一分鐘」的社會實驗中,周昀將許多外在因素剔除,觀眾不用付錢聆聽古典樂,音樂家也不為拿錢而演出,「把天秤擺正了,我得到的結果是演奏家覺得真的可以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而觀眾也因為音樂家這一分鐘的分享,有了感動與平靜。」

周昀說,那一分鐘,對聽的人來說,時間變慢了,人變快樂了,「人生回想起來,只會記得一些特別的片刻,音樂家不就是為了替人們創造那些特別時刻而存在嗎?」

172.30.14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