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決戰太空 北斗衛星搶占GPS地盤
衛星定位系統是美中競爭的另一舞台,北斗也乘著「一帶一路」計畫到沿線國家,中國的想法是建立「太空絲綢之路」。
文/呂佳蓉 (中央社記者)
隨著美中貿易、科技競爭白熱化,地緣政治的緊張延伸到天際,太空戰已悄然開打。由美國研發的全球定位系統(GPS)與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搶占太空地盤。中國甚至矢言,到2035年所有的時空體系,甚至遙遠的太空「都有北斗」。
北斗是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供應商之一,其他三者為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GLONASS),以及歐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
波灣戰爭美GPS立大功 啟發中國打造自主衛星
中國自1994年開始投入衛星定位系統研發,2000年北斗一號正式上線,主要提供中國大陸地區的衛星定位,隨後發展漸趨成熟,並深入中國的各個生活領域。
本來,北斗的研發是為軍方所設計。1991年的波灣戰爭,美軍使用其研發的GPS系統,對伊拉克精準打擊,拉起現代戰爭的帷幕。中國自主研發衛星定位系統,想當然耳,是要減少對美國GPS系統的依賴。
但定位系統的運用早已延伸到軍事以外領域,深刻影響民眾生活。尤其在食衣住行的「行」上,無論是高速鐵路的運行狀況、自家用車或是計程車導航,手機定位等,都能看到系統的引導,確保行車安全。又或是在人煙稀少、地面通訊差的地方,定位系統也能在邊防巡邏與救援方面扮演關鍵角色。
於是,中國對北斗的研發,30年來不遺餘力。從2000年北斗一號上線,為中國大陸地區提供服務開始後;2012年北斗二號啟動,提供亞太地區定位服務;到了2020年北斗三號啟用,逐步完成全球定位服務。
北斗應用覆蓋半數國家 危及美國科技領先地位
2022年11月,中國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白皮書。當時,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就表示,由中國自行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產品,已在全球半數以上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
「中國對北斗系統的發展目標是,到2035年,無論在水下、地面、室內、空中,甚至遙遠的太空,都有北斗,都有中國的時空體系」,冉承其如此表示。
至於北斗的精準度,根據當時中國官方答覆:北斗系統對外承諾的服務指標是10公尺定位精度,但目前已實現五公尺,局部地區甚至可達二至三公尺的定位精度。
2023年5月17日,中科集團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當時中國官媒表示,這顆衛星的發射將進一步提升系統服務性能,對推廣北斗系統特色服務、支持北斗系統規模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美中競爭於是邁步到天際,在美國的頭頂上,角力已經開打。前國務助卿、現任In-Q-tel創投機構執行長修爾(Sarah Sewall)表示,中國這些年已了解自有衛星導航系統有多重要。
美國眾議院GPS核心小組聯合主席貝肯(Don Bacon)與薛瑞爾(Mikie Sherrill)此前也表示,北斗已危及美國的科技領先地位,而GPS衛星更換速度無法讓美國應對新出現的全球威脅。美國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速對GPS的投資。
北斗構築太空絲綢之路 支援雙向通訊獨步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衛星定位系統除了是美中競爭的另一舞台,北斗也乘著「一帶一路」計畫到沿線國家,中國的想法是建立「太空絲綢之路」。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是,北斗有全球其他衛星定位系統沒有的,也就是中國引以為傲的「雙向通訊」。除了由衛星向使用者發射訊號定位,終端使用者也可向衛星發射訊號通知位置,這一功能已在華為的新手機上線。
儘管「雙向通訊」功能可以在未有訊號的無人區展開救災工作,但這也被外界視為中國加深監控的功能之一。
中國發展低軌衛星網路 欲與馬斯克的星鏈抗衡
在北斗與GPS爭奪地盤之際,《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也正在加緊發展低軌衛星群,以與SpaceX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架設的星鏈(Starlink)競爭。星鏈已在全世界各地迅速擴展,並在俄烏戰爭中展現軍事應用。
報導指出,中國的軍事研究人員曾呼籲加快腳步發展自有低軌衛星網路。中國境內正在興建新的發射場,持續打造衛星群,在質與量上都對美方造成挑戰。
專注於中國航太產業的香港顧問公司軌道門戶諮詢(Orbital Gateway Consulting)創辦人庫吉(Blaine Curcio)曾表示,中國兩年內將發射火箭酬載量增加一倍是「完全可能的」。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報告警示,中國正將衛星寬頻服務與上兆美元規模的「一帶一路」倡議連結。美中在太空的多項領域展開競逐,且是現在進行式。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