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憑什麼

發稿時間:2023/05/19
德國憑什麼:一個英國記者對成熟國家的觀察報告
德國憑什麼:一個英國記者對成熟國家的觀察報告
作者|約翰・坎夫納(John Kampfner)
譯者|潘昱均
出版社|奇光出版
出版日期|2023/05/10

本書是英國資深外交事務評論員約翰・坎夫納(John Kampfner),對德國這個西方仍是又愛又恨的國度既具批判性又具娛樂性的深度探索。

面對日益不穩定的世界和英國脫歐情勢,作者提出最根本的問題:「德國憑什麼?」就算德國有缺失,但仍是其他國家競相模仿的對象。為什麼德國在「面對歷史」、 「重視移民」、 「面對新冠疫情的準備」……上做得比世界其他各國出色?本書深刻描繪德國這永恆迷人的國家豐富又智慧的樣貌。

內容節錄

《德國憑什麼:一個英國記者對成熟國家的觀察報告》

寫給讀者的一封信

  當這本書在二○二○年八月剛出版時,我希望它能在英國、甚至更遠的地方引發一場對德國的新討論;我也希望它能讓德國人以不同、也更自信的眼光看待自己。那時的我並不敢想這部作品會引起這麼多人的共鳴,但機緣巧合,有件事讓我的論述得到更大迴響,我想這件事應該是COVID-19。

  全球疫情大流行多少說出各國社會體制和國家能力(state capacity)①的狀況,就如德國前首相梅克爾就常被人提出來當成榜樣,還有紐西蘭總理阿爾登、台灣和芬蘭等地的領導人。她們都是女性的事實或許也在此議題上扮演一定角色,而人們對此各有定見。但以梅克爾的情形來說,人們更看重的是她的科學背景和人格特質。她相信事實真相,而不是誇大不實的言論。

  二○二○年,英國面對疫情的反應可說是一本失敗大全。每一項對策都是首相強生口中的「世界最先進」,只是全搞砸了。反觀防疫相當成功的德國,一比之下,就讓向來害怕擦亮眼鏡、看清自己的英國人更加痛苦。說這些話可是要冒風險的,一不小心就會被人指控是在唱衰英國。但我不這麼認為,只有以冷酷與嚴厲的眼睛審視自己,人民才能為未來做好準備。

  然而,與現實相反的是,身為島民──德國人總以「那座島」(die insel)稱呼我們──我們這些英倫島民多半沉溺於自欺欺人,倚賴過去的榮光作為慰藉。每次讀到賀弗(Simon He_er)在我的老東家《每日電訊報》上寫的專欄,這位立場保守的政治評論員只要聽到有人建議大不列顛應該稍稍做點輕微改變,便會看到他在文章中怒不可遏地大力抨擊,我就更相信我寫這本書有更廣大的目的。

  此時的英國正以極苛刻的脫歐條件進入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貿易受阻,商品變少變貴;歐盟工人離開英國,醫療服務必受影響,而強生和他的部會大臣盡是躲在聚旗效應(rally around the flag)②的保護後。儘管大臣們談到將與歐盟建立新的「特殊關係」,但第一反應卻是與這些所謂的新朋友吵架。在一場採訪中官員被問及為什麼英國人能這麼早拿到COVID-19的疫苗(甚至比法國、比利時、美國和其他國家都還要早幾週)?教育大臣威廉森(Gavin Williamson)福至心靈金句連發;他沒有說疫苗很快通過是因為監管機構加緊趕工審核得更快的緣故,而是發下狂語:「這一點都沒什麼好驚訝的,因為我們國家比其他國家都厲害太多了,你說是嗎?」對英國,德國人已經沒有什麼好驚訝的了,只是感到失望。在英國脫歐後,德國人沒花多少時間就拋諸腦後繼續往前了,至於英國在脫歐後發生的連串騷亂,首相隨之鬧出的滑稽醜態,他們也不再感興趣;淡定以對變成他們的善後手段。

  面對所有譴責抨擊和惡意嘲笑,兩國的外交部門正共同努力再次發掘德國和英國的共同點──數量還真不少。這是崇高的努力,值得支持。然而,必須承認,現在對德國來說更重要的是歐盟的未來,尤其是與法國的雙邊關係;以及如何對應中國和俄羅斯設下的眾多威脅,但當務之急是思考她與美國,這個德國自戰後一直依賴的國家,應該維持怎樣的關係?

  在這篇序言完成前不久,歐盟才與疫苗廠商發生激烈爭吵,委員會抱怨廠商把疫苗送去歐盟各成員國的速度比送到英國去的慢很多,歐盟委員會企圖把自己沒有訂下足夠疫苗的責任歸咎給疫苗廠商。在這件事上,似乎英國與以色列,甚至美國做得就更快更聰明了,這是強生政府在疫情爆發期間首次做了正確的事。

  許多德國人對歐盟委員會及其身為德國人的歐盟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感到憤怒。畢竟,去年十一月首例測試成功的疫苗是輝瑞BNT(Pfizer/ BioNTech),輝瑞的成功被譽為是德國人的成功,但如今事態轉變,德國人不禁感到困惑。許多英國媒體立即進入「就說吧」模式,把德國疫苗遲到的事作為脫歐的理由:當你可以靈活自主,誰需要綁在一起?有些人想知道,強生可能會成為「勝利者」嗎?他是否可以在公眾檢討疫情的時候「甩開」公眾對他的任何批評。畢竟,他的隊伍不是在比賽的最後一分鐘投進了絕殺致勝球嗎?

  把政治簡化為某種運動或比賽;這是一種非常英式的看待事情的方法。

  二○二○年冬季和二○二一年春季,英國人以驚人速度接種疫苗,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各國抗疫的成敗在幾年後才會寫好判決結果,疫苗對所有變種病毒都有效嗎?一旦解封,世界會恢復得多快?就在排隊打疫苗快輪到我打的三天前,我看到首相強生宣布英國死亡人數已達到十萬的嚴峻里程碑。他說:「很難算出那個嚴峻統計數據中包含的悲傷。」他低著頭,無法回答為什麼英國的染疫死亡率遠高於其他同型國家,甚至是德國的兩倍。

  無法置信強生會出現如此罕見的謙遜態度,但沒有持續多久。即使在疫情全球大流行後,我懷疑,英國是否能長大,長成一個夠強大、懂得向其他國家學習的國家?就像德國人努力做的那樣。

                                      約翰.坎夫納

                                     二○二一年二月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