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天空的藝行者

發稿時間:2024/08/16
廟宇天空的藝行者:剪黏工藝陳三火
廟宇天空的藝行者:剪黏工藝陳三火
作者|王麗菡、張淑賢、陳志昌、黃秀芬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24/08/12

陳三火,臺南麻豆人,人稱「火師」,自稱「火獅」。曾文農工畢業後即追隨長兄學習寺廟剪黏技藝,屬於北派洪坤福的第三代傳人,奠定了扎實的剪黏根基。偶然機緣下,利用廢棄的碎花瓶,隨手拼黏出一尊達摩,這個不經意的創作,開啟了陳三火日後獨特的隨緣創作剪黏,以後並發展出創意且環保的「以摃代剪」剪黏風格,作品獨樹一格。

三火師至今仍堅持運用創作的方式留下作品,用「剪」的溫度,用「摃」的巧思,發揮創意在其廟宇的裝飾作品上,以喚起民眾對傳統工藝的認識與欣賞。臺南玉皇宮、鄭子寮福安宮、臺南佳里子龍廟、臺南麻豆三元宮等皆有代表作品。

內容節錄

《廟宇天空的藝行者:剪黏工藝陳三火》

破碎美學奧義 解構再建構

  剪黏主要在塑造裝飾,所以在造型上具有其獨特的表現樣貌,臺灣剪黏工藝作品基本上都是立體居多,依照立體程度可分成「平塑」、「浮塑」和「圓塑」三種,平塑為瓷片以平面拼貼,一般用於襯色或製作背景;浮塑是將故事人物、動物背部或某個部位黏著於牆面或立於屋頂脊梁上,營造某個場景,所以多半作品的可視角度約左右180度;而圓塑則360度皆可觀賞作品表現。這三種造型共同的基礎皆是陶片、瓷片、玻璃,所以敲打、裁剪成特定形狀或比例,是一項要耐心準備的基本功夫。形體塑造好,貼上瓷片後,尚需要進行彩繪裝飾,在人物的臉部、手部、衣著飾品等都是覆蓋瓷片難以處理,加上室內牆堵剪黏人偶的尺寸多半落30公分以下,在臉、手的彩繪上需要相當細緻的動作技巧,所以最後修飾極度仰賴師傅的彩繪功力。

  剪黏工藝的材料準備、製作過程相當繁瑣,優秀的剪黏工藝師,在「灰塑」、「剪造」、「彩繪」等3種工藝上,皆要具備傑出的技術,方能建構出細緻繽紛的立體塑。工序上,從粗坯基礎的綁骨架,到石灰泥塑造型體姿態,灰塑工藝為作品型態良莠的關鍵;外表的瓷片剪修、配色、色片層次等,為剪黏工藝外顯的技巧,瓷片的黏貼角度,可營造華麗層次及飛揚動感,用來吸引視覺賞析;筆觸帶來濃淡,顏色營造雅緻,彩繪技巧會讓作品達到畫龍點睛之效。所以灰塑、剪造、彩繪工藝的三位一體搭配,方能讓剪黏作品達到極致。

  剪黏工藝品雖多在建築物營造裝飾,剪造妝點建造出神聖性韻味的空間,但在同一條化無形於有形的美學大道上,火獅勤於學習,承襲傳統技藝,在外顯樣態上破形化意,注入道意自在的即時創意,將生硬形體化於無形的求善真意境之中,可說是技術、造型、神韻、影響力皆創新追求。

……

  傳統剪黏所受到競爭衝擊,加上傳統工藝投入的年輕人變少,加速技藝沒落,火獅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亟思轉型,卻苦無可施力之處,曾整整在家賦閒1 年多。2003年兄長李世逸離世,火獅感嘆生命短暫與無常,更開始思索兄長留下的傳統剪黏意義,於是決心要將所學技藝傳承,並矢志將工藝品轉向藝術創作,留下可收藏的作品。火獅並循著2001年達摩塑像創新之路,「以摃代剪」技法開創出獨樹一格的寫意風格。火獅說:「敲與剪不同,剪是照步來,敲是隨緣,因為手上的材料要怎麼破無法掌控,也無法預期要做什麼,如果心中有底要做什麼,那便是『隨我』,作品便是匠氣;而每一瞬間敲下去的結果,就如同上天的安排,則是『隨緣』! 所以『隨緣不隨我』,就是上天給的使命。」

  火獅獨創的敲擊技法,敲出新剪黏的思維,更敲出自我風格與創作之路,有別傳統剪黏依照匠師的設計裁剪出形狀、再黏貼上骨架,依體施作的技法,而是敲擊且不預想或設限瓷器的擺放部位,敲打後依破碎的形狀與曲線,拼貼在人物的身體、四肢、衣飾或適合的位置,順其自然與緣份,由形入意,處處展露創意,每一件作品皆是獨一無二。

  火獅的工藝作品,極力追求外型、體積、均衡、生動、律動、協調、結構、空間感等美學,從作品的外型表現,鳳冠蟒袍、霞帔珠瓔、鎧甲護冑等傳統元素,建構出東方藝術感染力極強的外型。在體積的展現透過作品的3D立體震撼力,以形量俱備的體積表現,讓視線無法移開。而塑造作品的生動姿態,是從外形和體積的變化兼備而來,表現出生命活力。作品律動是直線、曲線在作品上的匯聚層疊,以衣褶的飄揚,以身形輪廓曲彎,導引著觀看的人隨之心神飛揚。細部協調是將臉部表情、手腳四肢、骨感肌理、身型姿態等依該有比例,塑造於工藝品上。結構是在一個形體上將情感、意念、動靜等生命形體匯集組合,依照美感比例,依照均衡調和,組成統一體。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